第十六章 第十的四十四次方年次隐生宙后叶(2/5)

暗色单元同样始终没有发出任何波,它们维持着一种可怕的寂静,却愈来愈大,远看的时候还像是模糊的星星,很快就变成了光亮背景下的黑明月。在进入约一万公里宽的发光层面后,前头四个暗色单元的体积显露出来。球体们以为自己看到了悬浮的大陆。上面是川流不息的基础暗色单元。

在四块大陆的身后,成千上万的单元像是被拖起的彗尾,在天球的发光层面上穿梭。原本澄净的光空随之破损,生成了一连串明暗不定的、没有意义的图群。在各个空洞缝隙间的微亮被改变了流向,以致于出现了体积的感觉,像是一个个流动的水洼。

警报在这时被彻底拉响了。

撤回天球的指令以近光的速度脉动,传达到每一个茧的耳边,变成每一种能被听懂的、看懂的、感知的、以及理解的语言。

李明都已经接近了站台的门口。黑色的流星在这时划破了光明,其中一颗从李明都的身边擦边而过。他侧目,看到了庞大的不见底的深渊。

既不发光,也不反射光,吸收了所有的亮度,像是在寻找他一样地靠近。但下一瞬间,身侧的深渊变成了远处的黑色单元。它在天球的表面缓缓降落,轻盈得像是飘动的羽毛,与此同时,与之接触的天球表面向下凹陷。空间的曲率带来了透视效应,凹陷的天球表面折射出了天球背后的星空,像是被捅穿了一个洞,洞里闪烁着世界另一边的异彩。

“外壳正岌岌可危。那内壳……”

李明都想起了滴血花园,还有生活在滴血花园中的复制人。

内壳会不会被打穿?

李明都来不及思考这个问题。包括白球在内的一部分球体在同时迅速远离天球,进入了群星。更多的球体与李明都一起坠入了深不见底的站台。

站台的内部浑然见不到外面的兵荒马乱。周围一切光亮如常。内壳外表面与外壳内表面上的种种建筑似的结构没有丝毫变化。

在这段时间里,李明都学会了简单的主动的沟通方式,也学会了简单的对不加密波的窃听。操作比他想象得简单得多,前者的要诀在于控制不定型空腔振动发声的频率,后者的要诀则在于旋转茧(自体旋转)。信号在球体们间折转。

其中一个球体对另一个球体说:

“这里联通了其他的维度,暗色单元的影响到达不了这里。”

“它们在星簇徘徊,但现在只有星簇还能支撑这种结构的存在。”

但警报的声音仍然没有消失。

李明都看向远处朝着天空延展的外壳。原本纯净的白色像是镜子一样折射出了蓝球还有其他球体的模样。蓝球像是在盯着他。

再一会儿,太阳、太阳的影子,是不存在的星星们的影子从球体们的影子背后升起。倒映中的蓝球便像是站在日珥的边缘。影子与影子互相重叠,尽管并不存在于同一方位,甚至不在一个空间,却倒映在同一片晶面上。

整个外壳到处都在出现支离破碎的幻影,新的影子从影子的背后不停飞出,直使天地的边缘变成了一片五彩斑斓,连绵的景象犹如星簇的初生。

有个短波尖叫道:

“重叠的镜面边界——曲率被改变了!”

四面八方的球体们聚过来,熙熙攘攘地拥向站台,它们互相触碰的边缘炸开一根又一根因场的叠甲凹下或尖突的锥刺。周围响彻雷鸣般的震声,外壳像是正往内壳的方向靠近。两者之间的距离显得比原先窄了很多。

也就是这时候,李明都找了很久的银球再度出现了。那颗银色的小小的球,一号,应该就是一号,以长方体的模样出现在站台的边缘,一个转身便从长方体收缩重新变成了球。它从遥远的星簇前来,要在这站台中转,前往其他的星簇。

李明都向银球的方向走去。密密麻麻的球体充满了接近站台的空间。他突围不了,就大喊了一声:

“你还记得我吗?”

短波被传达了。

然后这个男人冲着球体露出微笑了。

“原来你还在。”

银球看到了这个比它更小的蓝球,那时,它正站在大小球体络绎向上的逆流中。

“既然你还在,那你在这里等着做什么呢?”

不定型因为疲惫而起伏着自己柔软的身躯。

他对银色球体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