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准备龙凤胎的周岁宴(1/4)

大广场上,凌墨萧在幽州军旗前面,进行了一场激动人心的演讲,当那句“北疆已成历史,北境从此安定”传开,全城百姓齐声欢呼。

侵扰了北境边关百年的鞑子,终于打跑了!从此以后,我们的儿孙再也不用担忧,被鞑子杀死。

我们的房屋不会被鞑子焚烧,我们的粮食不会被鞑子抢掠,我们再也不用时刻想着逃离北境。

我们可以在这片土地上,休养生息,绵延后代,真正像个人一样活下去。

就在全场百姓情绪最为激动之时,凌王话锋一转,鞑子虽被驱除,但新的敌人又来了。

小小高丽对我幽州虎视眈眈,我们要怎么做?

这次不用他说,百姓齐声高呼:“打回去!灭高丽!”

凌墨萧掏出圣旨,念着完全不存在的文字,以皇帝的口吻表扬此次远征的将士。

全场将士又感动又骄傲,只有沈冬素和庞先生相视一望,心中一声长叹,对皇上更加失望。

他即便想压制凌墨萧立下的大功,对凌王夫妇不予以封赏也就算了,可却对此去远征的将士,连一句口头表扬都没有,着实让人寒心。

说来也是搞笑,帝王最愤怒的是国家的兵,成了某位将领的私兵,将士只认将领不认君王。

这种情况很多,像历史上打仗猛的军队,以将军之姓惯以军名。

帝王对这种情况的应对就是,打压将军,每一场大胜之后,抓住其犯下的小错误,借以压制。

有些情商高的将领,会故意犯些把柄,让皇上抓住,以此来让皇上放下戒心。以免功高震主,落得狡兔死,走狗烹。

而有些情商不高的将军,没想明白这些政治家的弯弯绕绕,那结局可就惨了,任你立下多大的功劳,也免不了结局凄惨。

纵观史书,能活到白头的名将有几人?要么死在战场上,要么死在政斗中。

让沈冬素即心寒又无语的是,皇上竟然用这一招对待自己的亲儿子!直接将幽州军默认为凌王私兵,连封赏都不提。

凌墨萧面不改色地‘读完’皇上的赞赏,尔后才念起另一道旨意,一年之内,灭高丽。

让人没想到的是,不管是将士还是百姓,对这道旨意竟然没太大反应。

平定北疆一战,让全民信心暴增,好像灭小小高丽,易如反掌一样。

沈冬素心喜于将士和百姓的自信,这可是她和凌墨萧经过这么多年,才培养出来的啊!

先是扶被鞑子吓破胆,又被士族奴役的百姓站起来;在一次次退击鞑子,兴建幽州,打压士族,颂布幽州铁律之中,让百姓挺直了腰背。

而现在,他们不光站得稳稳当当,还有了站在顶峰毫不畏惧的决心!

幽州百姓的成长史,何尝不是我们汉人的成长史?

可惜的是,幽州律只在幽州,便是整个北境推行都备受阻挠。

沈冬素被凌墨萧的演讲点燃了心中的火焰,有那一瞬间,她甚至想剑指长安,把那个腐朽的、落后的、愚昧的地方,全部竖上我幽州旗,实施我幽州铁律。

暗暗告诉自己,不能心急,要稳步发展!一急人就容易飘,就失控了。

她很有自知之明,自己并不是政治家、权谋家,除了医学,别的地方她甚至算不上是引路人,顶多算个指路人。

像那些工业机器、武器农具啥的,她顶多能给墨门子弟提个概念设想,至于打造成什么样,她也无能为力。

所以李念鱼总想找她聊战车的事,想让王妃指点一二,她都拒绝了。她又不懂造车,能指点什么?

接下来这一年要做的事,凌墨萧自不必说,稳固北境、训练海军灭高丽。而她则是做后经济和农业发展,同时让北境全面实施幽州律。

当然,还要照顾好孩子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