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陆引发现姜明熙和徐凡青见面。(2/5)

徐凡青没想到姜明熙会反问自己,斟酌了一会儿,回话道:“先帝文可治国,武可平天下,是个大徵上下都认可的英明君王,若先帝陛下不是英年早崩,给足他施展的年岁,历来大帝之称,该有他一席之地。”

自古,有雄才伟略且治国大能之帝王,被敬称为大帝,数千年下来,朝代更迭帝王交替不知凡几,能称之为大帝者不过寥寥。

徐凡青这样的肯定,足以说明当年她的父皇,真的是一个很好的帝王。

怎么不是呢?

他十多岁就登基,彼时还是个少年,朝政把持在权臣奸宦手中,他尚不能亲政。

他的父皇是个糊涂君王,享乐了一辈子,临了了给他留下的,是一个烂摊子,彼时国库空虚文臣当道军事疲弱,又有淮安王虎视眈眈盘踞乙方,内忧外患。

她那位皇祖父更可恨的,就是临了还把最富庶的淮安郡,赐给了淮安王,让淮安王拥兵自重,犹如国中之国,还暗中对她父皇造成诸多麻烦。

可她父皇愣是在十六岁就夺回了旁落的大权,铲除了把持朝政的几大辅臣,短短数年发展国力,注重军事,扭转了大徵的局势,用了十年时间,让大徵上下得以安居太平。

后来,又是十年,他让大徵更加安稳富庶,他还制定了许多利国利民的新政国策,可终究还没能施展,就被最信任倚重的弟弟背刺。

多可笑?因为姜臻和的遮掩隐瞒,乱军都逼近京城了,他才知道淮安王造反了。

哪怕再给他十年,他都可以与自古那几位大帝相提并论了,可如今,他也只能是一个还可以的中兴之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