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杀俘之议(3/4)

“哈哈哈!”

得到全军之拥戴,李二陛下甚为欢畅,与李绩等人缓缓前行,一边观察着四周,一边可道:“降兵有多少?”

李绩道:“大约有三万余人。守城敌军大抵在五六万人之间,不过攻城之时,敌军之精锐大多丧生城墙内外,及至攻入城中,所抵抗者不过是一些临时征调而来的青壮,都是乌合之众,战力底下且意志松懈,见到战局不利、插翅难飞,便所幸弃械投降。”

李二陛下颔首。

东征之战打到现在,高句丽的精锐大半已经折损在安市城极其以北的城池之中,剩下一部分需要拱卫平穰城。那么不断支援之各地山城的高句丽军队,便大多是临时征调而来的民夫、牧民、甚至奴隶。

这些军队只是经过短暂的训练便分发武器上了战场,战斗力可想而知。

不过三万降卒,想要妥善安置也很是头疼,总不能全部释放,否则其一旦回归家乡,说不定再次被渊盖苏文征调……

李绩看了一眼河边被唐军圈起来关押的俘虏,也有些头疼,道:“这么多的俘虏,军中是没法安置的,不然后勤辎重的压力太大。微臣已经让水师多多调集战船,将这些俘虏运回去,越国公弄的那个‘生产建设兵团’正需要这些青壮俘虏,总不能白养着他们。”

征伐一地,最好的办法自然是烧光杀光抢光,不过大唐自诩仁义之邦,这等惨无人道的事情是做不出的,也不能去做。而这些俘虏若是就地释放,哪怕是覆亡高句丽之后,亦会留下后患,一旦有高句丽人振臂一呼,这些人很可能就被裹挟进去,武装起来参预反抗大唐统治的战斗当中。

最好的办法自然是将其尽数迁徙之大唐境内,而“生产建设兵团”的概念好比是秦朝之时的制度,将俘虏、刑徒一起组织起来,由正规军看押去修筑陵寝、长城,甚至是开山搭桥、修建水利。

这个过程是极其残酷的,将会有绝大多数俘虏累死、病死,不过活下来的人也渐渐融入大唐,两代之后,谁还会知道自己是个高句丽人?

再者说来,这年头大唐户籍乃是天下最吃香的东西,无数胡人不惜一掷千金求得一个大唐户籍,这些俘虏只需活下来就能白捡一个大唐户籍,估计非但没有半分怨恨,反而感恩戴德……

说起水师,李二陛下这才注意到一群人当中始终在后面不曾上前的苏定方……

便招招手,让苏定方上前。

苏定方提着马缰上前几步,拱手道:“末将苏定方,见过陛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