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六章(1/4)

次日沈长岁回来,受到全村人的欢迎,虽然他不是九梨村第一个,但沈家没有像上一秀才,考中之后就全家搬去府城。

而且,还一直留在村里开作坊,明天就要带大家上府城做工去了。

再者,沈长岁也不是个清高之辈,仍然和从前一样,该叫叔叫叔,该喊哥绝不叫对方名字。

他还每桌长辈面前都敬酒,说话比过去还柔和三分。

这样的晚辈,谁会不喜欢。

席间也有长辈会问:“岁哥儿,可以寄田在你名下吗?”

“何二伯,我还没考中进士加官,朝廷只给两个免徭役的名额。”如今开国还没五十年,秀才还不能凭功名帮人隐田。

沈长岁道:“您老人家可以多督促大孙子读书,将来有望考中时,也可以免徭役。”

“难哟。”老人家话是这么说,但心里却想着,自家大孙子这书必须接着读,一月八升麦子才三十文不到,他儿子在沈家染一天布都拿三十五文。

和他一样想法的人,还不少,考中秀才或许不敢想,但是会识字算术就挣的比旁人多。

没着钱大家的壮壮,就因为识字又快又多,被小叶带在身边,一个半大小子一天干不干活,都有四十文可拿。

沈小叶绝对不会想到,她招收壮壮能有促进村邻继续让孩子读书的作用。

这天的流水席从上午持续到下午,外公外婆高兴不已,他们准备的基本都是肉菜,缺油水儿乡邻,谁不喜欢。

当然,有些重要的客人们,专门在东院的西厢开的席。

没错,东院不仅用砖石盖起了正房,外公沈善宥还加了钱,又起了一溜儿三间西厢房,尽管上半部依然土胚,也得劲的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