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态度转变(2/5)

后者回历城县没打算多作停留,只是让大军在军营歇息一夜,明早就会继续出发,但赵文景却主动来军营找到杨宁,询问对方在祝阿县的种种举措,眼下孙淮带回最新军情,赵文景又开始主动分析局势。

“先生以为,我这次北上该如何用兵?”

杨宁心中虽然早有定计,但赵文景态度如此积极,杨宁便索性顺着对方的话茬发问,让对方多一些参与感。

赵文景抚须沉吟:“最好的用兵之法,当然是在泰山贼回程路上突然袭击,如此既可以出其不意,又能避免对方依仗坞堡、县城据守。

“只不过,这样一来碰到的很可能是合兵一处往回走的泰山贼,届时两三万甚至可能不止两三万人在前,四郎以区区五千兵马,是断然不可能将其包围聚歼的。

“不能包围聚歼,就会有很多贼寇逃散,再度回到山中为祸。”

杨宁微微颔首,泰山贼要是合兵一处的话,不仅战力会获得极大提升,打起来不好打,即便是打胜了,抓起来也不好抓。

这并非是无的放矢,经过祝阿县两战,济南郡的泰山贼首领只要长了颗脑袋,就不会对兴复军视而不见,并且做出相应防范。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肯定不会分散回程,只有合兵一处才能最大限度保护自身。

因是之故,杨宁兵出著县、管县的策略,唯有快速二字,他得赶在泰山贼完成劫掠与享受,带着钱粮财货汇合到一起之前将其各个击破。

迅速发兵除了是对付泰山贼的需要,更是为了应付曹嶷。

作为青州之主,曹嶷不可能坐视自家地盘上出现一支军队,尤其这支军队一起家就摆明了跟他为敌。

打铁还需自身硬,杨宁需要赶在曹嶷反应过来,派遣大军镇压之前,先占据尽可能多的县邑,吸纳尽可能多的流民,积攒尽可能多的本钱。

唯有自身根基稳固,届时才有可能立于不败之地。

好在曹嶷远在青州,一时半刻的杨宁不用过于担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