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1 宗室(2/5)

听说元阳真人又回来了,要在全国修道观,皇帝亲自传旨,各地藩王纷纷表示支持!

周王朱肃溱最先上表,说要把开封城外三万亩地都献给元阳仙师建造道场,另有十万亩良田给道观当产业。

接着郑王、潞王、代王、秦王、晋王等等,纷纷上表,捐出大量田产地产,大的藩王动辄几万亩田地,有的捐一座山,有的直接捐金银钱财。

泰昌帝很高兴,宗室愿意捐,大臣们就管不着了。

明朝宗室很多都是超级大地主,当然很多大臣们也是大地主,各有家私,在不同的编制里面,大臣们就算再不爽,也只能干瞪眼。

时飞阳和泰昌帝在地图上很快确定了一百四十四处土地,为了避免未来雪山和青城两派弟子奢糜腐化,仍按照原来的计划,每处只要二十亩地,修前后三重殿宇左右带跨院的观宇。

他画了大概的图纸,主要是东西跨院中观天观地的法台,别的都不重要。

具体到施工,也不用他操心,更不用花一分钱,仍然让各地宗室操办。

宗室们对这个很感兴趣,纷纷出钱出力,请最好的工匠师傅,有懂得建筑的,更是亲自出手修建园林,有的奇石堆叠,假山环绕,有的雕栏画栋,亭台相连,弄得一步一景,十分清幽雅致。

这些家伙都想着把道观造好,等神仙降临,他们常来亲近请教……

明朝宗室不能离开封地,想去京城得逢特殊情况,找到特殊的借口,仙人在京城,他们也想见一见的,如今只需要修一个并不是很大的道观,就有机会能见到仙人,简直不要太好!

各地道观开始如火如荼地兴建,宗室们砸了大量的钱,力争建得最快,或者建得最好,期待神仙的早日降临。

道观的问题解决了,剩下的就是人手,时飞阳让凌浑和姜庶尽快培养出得用的弟子。

两家各有七十二处道观,至少得各自培养出一百四十四个堪用之人。

两人对这事颇为抵触,他们都是“小班教学”,挑选弟子优中选优,前世今生都给算计的明明白白,确实可以培养的才会收入门下,哪能一概滥收,动辄以百为单位收徒?这种事传到天下同道耳朵里,就是个笑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