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5章说和做(3/4)

就像是不走人行天桥非要翻越护栏。

之前不也是这么走,不也都没有事情么?既然没有事情,那么为什么现在就要规规矩矩的走天桥?

整体上来说,这一次庞统等人的大动作,对于平民百姓和在野士族来说是相当利好,因为平民发现物价粮价下降了,而在野士族子弟发现平白腾出了不少的坑位……

所以对于庞统等人的举措,这两个阶层的人自然是举双手赞成,恨不得举五肢表态了。但是对于另外的一些人来说,就不是那么的舒服了。

受挫最重的,自然就是关中派系。

这一点毋庸置疑。

并且正是因为如此,使得庞统等人这一次的举动,似乎看起来充满了党争的味道。

张时高声呼喝之下便是也引得了不少人的附和,表示张时说得有道理,庞统等人很有可能是借这个机会,排除异己,构陷贤良。

党争么,可以说是贯穿了整个封建王朝统治的一个常见的现象。

党争这个词,基本上都是贬义的,通常也带有浓厚的血腥味。起初党争还多少留些颜面,越往后的朝代便是越心狠手辣,轻则贬官流放,重则抄家斩首,党首灵魂人物的兴衰,关系到政治利益群体,一荣皆荣,一枯皆枯。

『不比周,不朋党,倜然莫不明通而公也,古之士大夫也。』有人高声接着张时往下说道,『正所谓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如今小人当道,朋而党之,其害之甚也!』

『正是!甚是!』

『《管子》有云,「群臣比周,则蔽美扬恶」!《楚辞》又曰,「众比周以肩迫兮,贤者远而隐藏」!如今之局,何尝不是如此?!』

一时间人人鼓噪,都有些义愤填膺的感觉。

『朋党』的这个『党』字,其实在古汉语当中写作为『黨』。

五百家为黨。黨,长也。一聚之所尊长也。起初的『黨』字,并没有太多的恶意,只是指亲族众人,相互关照,相互救护,因而便有黨长一说。

后来和『朋』勾结到了一处,便带出了贬义来,有人说『朋黨』二字,便是『几个人躲在黑屋子里』……

春秋战国之时,皇权分散。在诸侯国之中,因而即便是有小人比周,朋党营私,但是诸侯争霸,依然要名义上尊重周天子和诸侯君主,诸侯王国里面的贵族,是要靠分封认命的,并不是结党就可以得到爵位,所以统治者还可以有着与生俱来的权威,朋党的危害性并没有太多的体现。

而到了汉代,经过秦朝大统一,汉朝取而代之,因而周朝的分封制对人们的影响略微衰弱,权利不是来自于贵族血统,而是皇权指派,而汉代又因为本身根子长歪了,外戚干政甚至成为了一种常态,使得『外戚』、『宦官』明显的出现了朋党的特征,并且不论具体事务是非对错,毫无差别的开地图炮进行打击……

而这种习惯,一直绵延。

唐代皇帝感叹,『除河北贼易,去朝廷朋党难。』

宋代皇帝悲鸣,老王同学和司马爱卿,你们两个能不能别动不动上来就扣眼珠子抓小鸟么,能不能好好说话啊?

然后明代的东林党高举着火把,咆哮着,异性恋……呃,错了,是阉贼都去死,非我同类,便是阉党,都去死去死……

我大清晃着小辫子,表示在防范汉人结党方面大有成效,通过大兴文字狱,对于有结党嫌疑或者蛛丝马迹的现象,立刻予以零容忍的高度打压,斩首抄家很常见,满门抄斩诛灭九族也时而有之……

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清朝之时,表面上的朋党就转入了地下,官员之间的以门生故吏形成的盘根错节,愈演愈烈,最终形成巨大的地下洪流,比在表面上的朋党影响更为恶劣,至少表面的朋党还好查,地下的勾结却更隐蔽……

厅堂之内,张时举着拳头高声怒斥,堂内众人便是声声应和。

『如今缉拿之人,皆为关中之辈,竟无一荆襄之辈,此若不是党争陷构,又是什么?』

『贪腐之辈,罪有应得,然则党争无辜,天理难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