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0章 众口难调(3/5)

在一切都没有答案的情况下,杨修觉得唯一的选择,便是静静的等待。

等待别的诸侯出现问题,抑或是骠骑将军斐潜出现问题。

杨修觉得,骠骑将军斐潜现在并非是完全没有问题的。骠骑将军如今最大的弊端,就是军权过剩,或者说,武人执政。

这是一个很麻烦的事情。

按照现在的情况来看,要匡扶社稷,离不开武人征战,但是武人过于强大,走上了朝堂之后,又会带来很大的弊端……

这一点,从之前的董卓,到后来的李郭,都展现的淋漓尽致。

这么多年来,士人掌握权柄,武人征战四方,这似乎是已经成为了大汉的一种共识,而现在,忽然之间武人把持了朝廷?士人是大汉手中的笔,书写思想,刊发诏令,而武人则是大汉手中的刀枪,护卫家国,士人和武人就像是大汉的两只手,各司其职,各得其所,而现在武人这个刀枪似乎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甚至举起了刀枪砍杀了另外一只手,还重伤了大汉躯体。

一个人要放下手中的利益和权柄,或许不是很难,某一天顿悟了,心灰了,或者什么其他的原因,说放下也就放下了,但是对于一群人,一整个层面的人来说,都要学会放下,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

杨修认为,骠骑将军斐潜现在似乎就在学着放下,开始调整士人和武人之间的比例关系,在长安青龙寺准备举办的经文大会,似乎就能证明这一点,不过杨修同样也有些担心,因为权柄这种东西,不同于其他东西,想要分割和权衡,是极其困难的。就算是斐潜愿意放下,跟着斐潜的其他武人会愿意放下么?

有时候杨修也会想到,董卓其实也很可怜。

杨修认为,董卓当年简直就像是手捧着金盘玉碗,然后上街乞讨一般……

之前杨彪和杨修,也一度以为,斐潜会走向董卓的后尘,所以之前也都认为斐潜不能长久,旋即起兵征讨之,不过后来才发现斐潜和董卓之流完全不一样,于是乎弘农杨氏也在这个方面上栽了一个大跟头,至今都没有完全康复。

不过骠骑将军似乎是想要让士人和武人同堂共事?

这不是不可能,只不过想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有一个强悍的平衡人物,就像是高祖皇帝,就像是孝武皇帝,又或是光武皇帝一样……

而当今天子……

杨修望着远方已经消失殆尽的王粲一行的烟尘,久久不语。

为什么高祖,光武之后,大部分的大汉天子都选择了重用士人而不是依仗武人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