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9章 本源(4/4)

斐潜在后世曾经听到一个理论,叫做“信息茧房”。知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信息,上古的人将信息用文字,或是图画留存下来,后人懂了,便是信息的一个传递的过程。

普通的人在接收信息的时候,会习惯性的选择相信自己所愿意相信的信息。这种选择是下意识的,会直观的影响到下一步的举动,就比如那些各种偶像粉。所有偶像都是人,是人就会有优缺点,这是常识,但是偶像粉排斥常识,只看自己愿意看到的东西,只接受自己愿意接受的信息。

或许有人说偶像粉年龄较低,思维不成熟,但是事实证明,所有人都一样,或多或少而已,典型的表现就是“剑桥分析”事件。

虽然说剑桥分析公司后来倒闭了,但是随后而来的各路神仙迅速的发现了这其中的商机,甚至是可以致命的利器……

从物理学角度来说,信息也是一种熵。杂乱无章的信息没有价值,因为是无序的,但杂乱无章的信息经过大数据加工后,成为有序的存在,那么就有巨大的价值。

就像是春秋战国时期,知识是杂乱的,诸子有百家,但是在经过秦汉之间有意无意的整理之后,杂乱的信息源就集中起来,成为了有序的存在。

然后就可以控制一切了,甚至一代代的这样控制下去。

当一个人身边所有的信息都被控制,都被有意的进行筛选推送之后,那么这个人所有接触到的信息都将是“某个人”想要让这个人看到的,都是特意推送的,这个人觉得方便,觉得就是自己所要听的,所想要的,久而久之,便越发懒得思考,然后将大脑托付给了推送信息的一方……

这并非是后世才有的事情,早在汉代的时候,这些世家士族,就已经这么干了。

孔子从一个凡人走上神坛,就是在这样信息不断的推送过程之中确立下来的,五经四书的地位,也是在不断的信息茧房当中收缩产生的,野生的茶,就越来越少,罐装的酒,也自然是越来越多……

当然,这么做的前提,就是要归拢所有的口舌,掌握所有的话语权,控制所有天下信息的出口,让看到的,听到的,所有的一切,都是只有符合推送标准的信息,才能到达受众的那里。

这一点,儒家在后续的封建王朝当中,做得很出色。

想象一下,那些心智还未成熟的孩子们,那些处于比较闭塞环境的人,他们所接触到的信息,便是特意挑选过,特意推送而来,动不动便是全家桶包围着,然后久而久之,能有多少人会意识到这个问题?意识到了又愿意去做出改变?

而这个信息茧房的第一根丝,其实就是在汉代产生的……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斐潜继续说道,“郑公可知,是先有蚕,方知桑叶之好,抑或是先有桑,方得蚕丝之妙?”

郑玄沉默了良久,然后说道:“将军执意如此,必然坏了千万酒窖……不怕届时……无酒可饮?”

斐潜哈哈一笑。

“某饮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