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7章一个终结(4/5)

『赐教』之语,说起来像是谦虚,但是实际上的意思就是相互比划比划……

小吏连忙应下不提。

有眼尖的人看见司马懿似乎要走的样子,便是急切的叫了起来,似乎就像是司马懿心虚了要逃跑了一样……

司马懿见众人又稍微安静了下来,便微微笑着,朗声说道:『某之愚见,思之多日,诸位之言,出于仓促,难免他日之时,托词不公……故立论于此,三日之后,再来辩之!』

司马懿眯起眼,环视一周,脸上依旧带着笑,却有一股锋锐之气张扬而出,就像是一柄利刃在阳光之下展示着锋芒,虽然没有真切的割砍在某个人的身上,却不禁让在场的人不由得往后缩了缩……

司马懿将手搭在一处,然后往外轻轻一推,『三日之后,不见不散!』

……(??·????·??)????……

大汉骠骑将军府。

『好好!』

一连串的笑声,从厅堂之内传了出来,顺带着一个熟悉的口头禅。

司马徽说是来拜访老友黄承彦,但是『顺道』就拐到了斐潜的这里。嗯,就像是后世的那些销售人员一样,总是『顺便』、『刚巧』等等。

司马懿在青龙寺立了招牌,水镜先生自然不可能说是坐视不管,而且水镜先生也担心有一些其他的问题不好解决,因此前来特意探寻一下斐潜的口风。

就像是销售人员总是能够随意的瞎扯到什么事情上去一样,水镜先生作为汉代推销名号的老销售,这下瞎扯的能力也不是盖的,在叽咕了一会儿之后就扯到了祥瑞身上,然后又从各种动物植物的祥瑞身上引申出去……

『祥瑞之事,便于春秋之时既有,盖因封禅所故也。春秋齐公欲行封禅之事,管仲曰封禅需鄗上之黍,北里之禾,东海致比目之鱼,西海致比翼之鸟,然后物有不召而自至者十有五焉……』司马徽看了看斐潜,说道,『不知骠骑以为如何?』

如何?

不如何。

这头老狐狸。

斐潜笑了笑,说道,『水镜先生博学多才,想必知晓「封禅」二字,最早出于何处?』

『嗯?』司马徽一愣。

就像是大多数的知识一样,很多时候,看着想着,便会习惯了,甚少去深究其中的产生发展,也不会细致的去推敲,就像是『封禅』。

因为秦始皇封禅了,然后汉武帝也封禅了,光武帝也这么搞了,所以封禅就成为了一个所有人都认可的事情,就像是太阳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至于为什么会这样以及因此带来的各种演变,则是甚少人去探寻。

斐潜既然这么说了,司马徽也就不能随意对待,尤其是涉及了这种重大的事件,于是乎司马徽便开始检索起他自己读过的那些经书文章起来,然后皱起了眉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