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解元落凤家(1/1)

这就走了?两篇文章也不要了?算了,自己留着。岳父如此做肯定有他的深意,他等着。时间匆匆,一个月过去。很快就到了放榜的日子。这一天,整个京城的学子都激动又忐忑。寒窗苦读这么多年,一朝及第,他们人生将迎来天翻地覆的变化,尤其寒门学子。这一天,京兆尹袁沂南亲自安排人去榜前维持次序。千万不能因拥挤而发生踩踏事件。这些学子个个都是炽焰国的人才,哪怕没有考中,但也是举人,到了地方上,举人的地位和起的作用可是很大的。可入衙署做底层官员,虽不领朝廷俸禄,但却做着为民办事的工作。还可以做夫子,培养更多的读书人。炽焰国会试成绩公布的榜单贴在礼部大门外。这一天,天刚蒙蒙亮,考生们就纷纷涌向礼部大门外,尤其是贴榜单的公告牌前,那里将会贴出他们命运的告示。一大早,凤元浩也领着妻子和妹妹来到离礼部不远处的一个茶楼等着。他也非常期待自己的成绩。这两年来,他一刻不敢懈怠,只为能高中榜首。阳光还未完全驱散夜的凉意,这条街道上已是人群涌动,学子们或站或坐,神情各异。有的满怀信心,脸上洋溢着期待与自信的笑容;有的则显得忐忑不安,时而踱步,时而驻足,仿佛在等待着命运的宣判。辰时末(上午九点),一声锣响,礼部大门在守卫的大力推动下,缓缓打开。礼部侍郎刘正业,亲自领头走在前面。然后站上早已准备好的高台。再一声锣响,守卫高喊:“安静,安静!”“各位学子们,今日会试成绩公布,大家有序上前查看,不得拥挤和踩踏,如果有故意闹事者,当严惩。”刘正业高声喊道。接着,几名官员来到公告牌前,开始准备贴榜。他们手持卷轴,脸上带着严肃而庄重的表情。当第一幅榜单缓缓展开,人群立刻沸腾起来,有欢呼声、有叹息声,此起彼伏。榜单上的名字,对于这些学子来说,不仅仅是几个字而已,更是他们多年苦读的成果。这一刻,他们的努力得到了认可,也是他们通往仕途的敲门砖。上了榜就意味着可以参加殿试。殿试没有人落榜,只是名次有所变化而已。一百二十个名字,为了方便学子们查看,每个名字都写得特别大,所以整整写了三张大红纸。在榜单前,有的学子看到自己的名字,欣喜若狂,欢呼雀跃,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为他们喝彩;有的则黯然神伤,默默离开,他们的脸上写满了失望与不甘。这一刻,他们的命运仿佛被定格在了这张榜单上,有的成为了人上人,有的则继续沉沦,有能力的只能三年后再来,如果不想继续考的,只能认命。皇城的街道上,欢声笑语与叹息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卷。这就是古代会试放榜的场景,一个充满希望与失落、喜悦与悲伤的日子。凤天星把头伸出窗外,看着学子们的各种表情变换。或喜或忧,或落寞。“世子,世子,中了,中了。”王江跑得飞快。“第几名?”凤元浩也迫不及待想知道结果。“世子,您是第一名,解元啊。”王江激动得如他自己考了第一名似的。“大哥哥,好样的,太棒了。”凤天星高兴得直拍手,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巧兰,我做到了,我做到了。”凤元浩高兴得大庭广众的,直接把袁巧兰拥进怀里。几息后,松开袁巧兰,又把凤天星抱在怀里,双臂收得紧紧的。“妹妹,谢谢你,家里有了你,我们才能有今天。你是我们全家的福星。”凤元浩激动地又腾出一只手,把袁巧兰再次拉进怀里。此时的凤元浩感觉是人生最大的赢家。“王江,再去看看有没有谢文远的名字。”激动过后,凤元浩想到家里的朋友,吩咐道。“是。”王江领命而去。当王江再次回到茶楼时,却得到没看到的结果。这也在凤元浩的意料之中。凤元浩知道了结果,正准备回家,结果一个老熟人快步过来。“元浩,我猜你肯定在这儿。你也太打击人了,居然轻轻松松就考了解元,你这脑子是怎么长的?以后我都不敢回家,祖父见我一次就骂我一次不学无术。”不是吴越秦又是谁。“骂你,是因为疼爱你。你个不知福的。”凤元浩取笑,“你以为我真那么容易考上?我付出了多少努力,你没看到罢了。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好吧,你说的有理,走,回你家,今天肯定有很多客人上你家门道贺。”吴越秦知道今天放榜,他是特意来看结果的。当然得知凤元浩考了第一名,他立刻就派了自己的小厮回家和家里人说,尤其是他祖父,然后他就来找凤元浩。“嫂子,元浩能考第一,我觉得一定有你拿鞭子在后面抽他的功劳。”吴越秦玩笑道。“你嫂子天天给我炖补汤,当然有她的功劳。还有我妹妹的功劳。”凤元浩两个都夸。“对对对,凤妹妹的功劳可不能抹掉。凤妹妹,来,吴二哥哥带你骑马马。”吴越秦最喜欢带凤天星玩。凤天星一听骑马马,直接就扑向他。“吴二哥哥,那快点。”结果吴越秦真带着凤天星去骑他的高头大马,油光发亮的纯黑色,一匹健壮的黑马。凤天星理解错了,她以为他又把自己当马给她骑,原来是真骑马。不过也很不错。凤元浩只好牵着袁巧兰去坐马车。“夫君,恭喜,你的努力没有白费。”袁巧兰这时才有机会向自己的夫君祝贺。“我的荣耀也是你的荣耀,我们是夫妻。还有几位老师的悉心教导才是最不可缺的。回头你准备几样礼物,我想送给几位老师。”“嗯。”他们刚一到家,送喜报的就到了。“恭喜凤世子,高中解元。”报喜官笑的好像中了解元是他本人似的。宋舒青早就准备好了喜钱,两个报喜官每人给十两银子,美得他们连连道谢。这一天,凤府又一次成为京中权贵们的话题。热闹自不必说,直到天黑才安静下来。只是有一人却落寞地听着凤府的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