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侵入华盛顿(2/4)

美军如此小心也能理解。

虽然香港是自由港,但是怎么说都是中国的地盘。消息败露的话,就算“华盛顿”号没人拦得住,美军也得留下买路钱。

如果不是“华盛顿”号还有更重要的任务,而航母上有五千多名官兵,时间拖久了肯定会泄密,必须尽快把导弹转移走,美军也不会走到这一步。

一百枚“布拉莫斯”与十套“伊斯坎得尔”很诱人,也很烫手,值得冒险。

一天无话,到了第二天晚上,美军开始行动了。

一套“伊斯坎得尔”有六辆导弹发射车、六辆导弹输送车、一辆营级指挥车、一辆油电输送车与一辆综合勤务车,十套总共有一百五十部车辆。

入夜后不久,这些被帆布严严实实罩起来的车辆就以每三分钟一辆的速度从航母机库里驶出来,开到二号集装箱码头上,驶入准备好的集装箱,固定好之后由一台海陆联合公司租用的大型吊车送上集装箱货轮。

转移工作井然有序,就像流水生产线一样。

只不过,效率不高,算上前后准备时间,怎么也得花上八个小时。

从俄罗斯货轮上把这批车辆抢过来的时候,美军出动五台吊车,只用了四个小时。不过也闹出事来,撞坏了一架价值数千万美元的“大黄蜂”战斗机。

俗话说,宁停三分不抢一秒。

慢一点也不是坏事。这里可不是公海,要是再闹出事来,肯定得吃不了兜着走。

美军如此小心谨慎,安保工作自然异常严密。

码头上,三步一岗五步一哨,至少有几百名荷枪实弹的警卫与陆战队员,附近的集装箱货柜区里还埋伏着几个狙击小组。

港湾里,一个中队的海豹突击队员驾驶着潜航器四处巡游,航母上还有一个中队处于待命状态,随时都能入水。

从码头上突破几乎不可能,就算能够干掉巡逻的警卫,也不可能悄悄进入航母。

枪声一响,事情就算搞砸了。

只能从港湾里摸进去。

对付一个中队的三十多名突击队员,而且是在海面下,显然不大现实。

美国海军陆战队的特种部队为什么叫“海豹”?因为这是一支非常擅长两栖特种作战的突击队,在海面下几乎无敌。

为什么说几乎呢?因为有敌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