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手忙脚乱(2/2)

到了第二条防线上,美军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按照刘威的吩咐,漠北狼率领十多名再改造战士,在第二条防线上打了一场规模不算很大的阻击战,用埋设在路面下排水管道里的炸弹将一辆m1a2主战坦克炸上了天,然后用火箭筒干掉了三辆m2步兵战车。等美军的空中支援到达时,埋伏在高处的狙击手已经干掉了包括五名军官在内的三十多名美军官兵。

因为已经深入曼哈顿,建筑物内还有一些没有及时逃走的平民,所以美军在进行空中打击的时候投鼠忌器,没能放开手脚。

利用这个机会,漠北狼用小口径机关炮击落了一架在建筑物中间穿梭的武装直升机。

短短数分钟内,美军损失了相当于一个排的主战装备,上百名官兵伤亡,第四步兵师的突击行动遭受严重挫折。

更让美军感到恼火的是,战斗结束的时候,仍然没有与敌人正面遭遇。

在敌情不明的情况下,美军不得不暂时停止进攻,调整作战部署。

这不是罗博特下达的命令,而是前线指挥官下达的命令。在美军的传统中,就没有不顾伤亡发起进攻的说法。更重要的是,有足够多的情报显示,曼哈顿岛上至少还有一千多名袭击者,说不定超过两千人。在大幅度收缩防线之后,袭击者有足够的兵力阻挡美军,甚至挫败美军的进攻。

不顾一切的发动进攻,只能造成更大的伤亡。

第四步兵师的主力部队停止前进后,前线指挥官立即派出了侦察兵,并且向罗博特上将提出要求,希望能够增派更多的特种部队。

特种部队不适合大规模作战行动,但是非常适合执行前进侦察任务。

此时,夺取拉瓜迪亚机场的三角洲特种部队已经完成了任务,为再次奔赴战场做好了准备,罗博特还从调来了一队隶属于空军的游骑兵特种部兵,所以有足够多的兵力,能够满足前线指挥官的要求。

只是特种部队到来后,出现的局面完全超出了美军指挥官的预料。

袭击者已经离开了,甚至没有留下蛛丝马迹。

如果不是那些还在燃烧的坦克战车、以及装进了裹尸袋的官兵遗体,恐怕没人相信刚刚发生了一场非常激烈的战斗。

前出的侦察兵遇到的不是袭击者,而是数十万涌上大街、正在向北前进的平民。

为了搞清楚情况,前线指挥官让侦察兵带了几名平民回来。

到这时候他才搞清楚,袭击者根本没有出现,而是用安放在大厦里的扩音器,让受困的平民离开建筑物,去北面投靠美军。

也就是说,袭击者主动释放了这些平民!

很快,另外一支侦察兵带回了一些东西:袭击者留在建筑物内的扩音器与录音机。

毫无疑问,袭击者早就有所准备,录制好了释放平民的声明,并且用定时的方式,让这些设备自动工作。

问题是,袭击者为什么要这么做?

要知道,他们手里,平民是最好的挡箭牌。只要控制住平民,美军在进攻的时候就会有所顾忌。

无条件释放平民,除了阻延美军的推进步伐之外,没有任何好处。

别说美军的前线指挥官,连罗博特都认为,袭击者别有所图。

更重要的是,这样的事情不止发生在曼哈顿北面,在其他方向上,大量平民也离开了受困的建筑物,正在涌向东河河滩与哈得孙河东岸河滩。

随着数十万、上百万争先恐后想要逃离曼哈顿的平民出现在河滩上,美军遇到了一个更加严峻的挑战:如何拯救与帮助这些惊慌失措的平民?

平民就是平民,不是军队。

虽然美军已经展开了军事行动,想方设法的帮助平民离开曼哈顿,但是对那些被困一个星期的平民来说,尽快离开曼哈顿才是首要问题。在没有组织的情况下,数十万、上百万平民聚集在河滩上,有的甚至不顾一切的跳入东河与哈得孙河,想要游到对岸,造成的后果将难以设想。

如果不想法安顿这些平民,就会有大量平民死在拥挤与推攘之中。

罗博特别无他法,只能把重点转到拯救平民上来。

所幸的是,美军并不缺乏运输工具。除了海军与陆战队调遣的登陆艇之外,还有陆军与空军的直升机。

美军缺乏的是足够多的作战部队,或者说是维持秩序的军事力量。

不管怎么说,拯救行动必须立即展开,绝对不能拖延。

就在罗博特上将命令除了第四步兵师之外的所有部队,出动全部运输力量,帮助平民离开曼哈顿的时候,第一枚燃烧弹在联邦储备银行西面的排水沟上面炸开了,在随后的五分钟之内,上千枚炸弹陆续落下。

轰炸来得非常猛烈,算得上是美军在此次行动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了。

可惜的是,轰炸目标不是神出鬼没的袭击者,而是那些即将流入纽约湾,造成严重生态灾难的剧毒溶剂。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