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推波助澜(2/4)

“可以这么说,但是利川小次郎肯定想到了,美国很快就会卷入下一场战争,而且要么向伊朗动武,要么拿朝鲜开刀。”李廷轩稍微停顿了一下,又说道,“如果是前者,曰本将从中获益。随着美国的战略重点西移,集中到海湾地区,曰本将以盟友的身份,承担起西太平洋地区的重要战略任务,从而在美曰同盟中获得更高的地位,甚至取代美国,成为西太平洋地区的霸主。”

“后者呢?”

“很显然,曰本将受到拖累。只要美国把战略重点放到西太平洋,肯定会加强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曰本将很难摆脱美国的控制。必要的时候,美国甚至会干预曰本内政,把军国主义集团消灭在襁褓之中。更重要的是,如果在朝鲜问题上,曰本继续跟随美国的步伐,将无可挽回的站到我们与俄罗斯的对立面上去,从而失去收回北方四岛的战略契机,甚至不得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在战略上处于完全被动的局面。毫无疑问,同时面对两个大国,曰本没有任何胜算。”

“照你这么说,曰本的目的与我们一样,也会想方设法的阻止美国在朝鲜动武。”

“差不多吧,可是利川小次郎的选择面非常有限。在北方四岛上做文章,很大程度上就是要让美国放弃在西太平洋发动战争的想法。”

听到这,刘威才明白了过来。

作为政治家,利川小次郎肯定看出了曼哈顿袭击事件的深远影响,也意识到美国为了重振雄风,很有可能拿朝鲜开刀。虽然这么做,将使美国与大陆敌对,甚至连俄罗斯也会受到牵连,但是只要美国拿出能够摆到台面上的证据,证明是朝鲜策划了曼哈顿袭击事件,大陆与俄罗斯就不会冒着与美国爆发全面战争的风险,站在朝鲜身后。事实上,制造一份能够让民众信服的证据,或者说是发动一场战争的理由,对美国的情报机构来说,根本不是什么难事。

从战略上讲,美国有很多理由把矛头对准朝鲜,而不是伊朗。

海湾地区,自上世纪九零年代初的海湾战争之后,美国花了二十年的时间,巩固在该地区的战略地位,除了不太听话的伊朗、国内动荡不安的叙利亚、以及受到恐怖组织控制的也门之外,该地区的所有国家都是美国的盟友。虽然攻打伊朗,能够消除最后一个隐患,增强美国的控制力,同时约束其他海湾国家,但是由此获得的战略收益与投入不成正比,给美国带来的好处也不会大到哪里去。更重要的是,诺里斯上任之后,一直在努力改善与伊斯兰国家的关系,如果以“莫须有”的罪名对伊朗宣战,必然会使诺里斯在之前三年间的所有外交努力化为泡影。从盟友的立场出发,美国在这个时候攻打伊朗,除非能够拿出足够让所有盟友信服的证据,不然很难得到支持。没有盟友的支持,特别是欧洲盟友的支持,美国很难在短时间内,用足够小的代价打赢这场战争。

相对而言,朝鲜就要简单得多了。

西太平洋地区的战争,美国不会指望欧洲的盟友,即便是英国,也不大可能像几十年前那样,加入美国为首的“联合[***]”。在这个地区,美国只需要两个盟友,其中韩国以统一为大业,不会脱离美国战车。剩下的,就只有曰本了。只要能够获得曰本的支持,美国就有足够的资本发动一场战争。虽然利川小次郎并不愿意卷入这场战争,但是朝鲜对曰本构成了切实威胁,特别是数百枚能够打到曰本本土的弹道导弹,以及能够装到导弹上的核弹头,都让曰本的安全变得岌岌可危。只要美国承诺为曰本提供安全保障,以消除朝鲜的大规模战略报复能力为由发动战争,曰本就难以置身事外。

在获得了盟友支持之后,美国需要做的,只是让两个与朝鲜关系密切的大国按兵不动。

这一点,美国可以采用很多手段,比如制造无法否定的证据,让朝鲜为曼哈顿遭到的袭击负责。

利川小次郎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在美国动手之前,制造了曰俄冲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