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工作有希望了!(1/2)

&陆进扬开车走了,温宁只好跟何芳一起搭公交车去文工团。

到文工团门口,宣传栏上果然贴着招考宣传海报,温宁从头看到尾仔细看了一遍,发现招的都是艺术类的人才,考进去后分配到歌剧队、歌舞队或者话剧队,完全没有文职类的岗位,她有些失望地叹了口气。

见她这表情,何芳以为她是对自己报考没信心,当即鼓励道:“宁同志,你别看招考条件那么严格,那都是给普通人设的门槛,凭你的身段和长相,完全可以走特招渠道。”

温宁这是第二次听说特招渠道,第一次是火车上那个眼镜男,惊叹道:“还真有特招渠道呀?”

何芳点点头:“真有,负责特招的老师一般都全国各地的跑,在各个地方文工团盯着,就是为了挖到好苗子,你运气不错,我们团负责特招的老师这几天刚好在首都,要不这样吧,我帮你引荐引荐。”

温宁刚要拒绝,旁边便有人叫何芳的名字。

何芳转头见到来人,惊喜地朝那人喊了声杜老师,然后又拉住温宁的手,朝那位杜老师介绍:“老师,给您推荐位好苗子。这位是宁同志,她想报考文工团。”

杜春梅看向温宁,像发现什么宝藏似的目光,把温宁从头到脚仔仔细细打量了一遍。

这一看,就挪不开眼了。

真是个跳舞的好苗子呀!

先说身材,身高目测168cm往上,胳膊长、腿长、脖子长,头还小,三长一小的标准直接拉到顶格。

再说那张一眼就让人难以忘记的漂亮脸蛋,杜春梅全国各地选拔好苗子,见过的年轻女同志没有一万也有八千,还都是层层推荐上来,个顶个漂亮,可以说,放眼全国,都找不出几个长成这样的,不,不是几个,是根本找不出来。

一身的白皮子,登台时候连粉都不用抹,灯光一打,整个人就亮到发光。

光这外型条件就万里挑一了。

就是不知道身体柔软度怎么样,杜春梅:“姑娘,下腰会吗?试试!”

温宁点点头,她从小就学跳舞,完全是她妈为了让她练形体逼着她去,后来高中学习忙就中断了,但从小打的舞蹈底子还在。

闻言她人往侧边走了一步,接着双手撑过头顶,腰慢慢往后倒,直到手掌全部贴到地上,整个人弯成拱桥的形状。

“不错!”杜春梅眼神炙热,“劈叉会吗?来一个!”

温宁直起腰,问:“横劈还是竖劈?”

这一听就是老舞蹈人儿了,杜春梅见她穿着裙子,竖劈会走光,“来个横劈吧。”

温宁左右弓步压了两下腿,然后双腿张开,慢慢往下坐,直到双腿劈开成一条直线,双手撑在身体两侧避免直接坐地上。

腰软腿软,柔韧度拉满!

等温宁起身,杜春梅便双眼放光地握住她的手,激动道:“同志,我自我介绍一下,我叫杜春梅,是文工团招聘科的主任,你的条件非常非常优秀,是天生的艺术苗子,我代表我们首都空政文工团诚挚地邀请你加入!”

温宁冲杜主任无奈地一笑:“谢谢杜主任赏识,不过我恐怕要辜负您的期望了。”

“啊?怎么了?”杜春梅眉头一蹙,迫不及待地追问。

温宁明媚的表情中透出一丝忧伤,一手扶着自己后腰揉了揉:“哎,虽然我挺喜欢跳舞的,但我腰受过伤,医生说我不能用腰过度,尤其不能长时间做高难度动作,所以杜主任……”

其实她一开始的目标就很清晰,不是冲着舞蹈队去的,而是文职岗位。但她不能一上来就直说,她得先吸引杜春梅的注意,让对方见到她的实力,欣赏认可她,再说自己因为身体原因不能跳舞,让对方产生那种惜才的心理,这样后面的她想打听的事才更有可能。

果然。

“哎呀,这可真是……”杜春梅脸上的表情混合着可惜、遗憾、心疼,比自己刚发的工资掉了还要心疼那种,好不容易发现个好苗子,连让她排什么舞,跳什么位置都想好了,结果却身体出了问题,不能跳舞,诶呀,闹心!

此刻,旁边的何芳回想起刚才温宁说要找文职的事,才明白怎么回事,原来她是因为身体原因不能考舞蹈队。

何芳觉得遗憾,想帮温宁一把,想了想,在杜春梅耳边提醒道:“杜主任,我听说咱们宣传科的苗苗回去结婚生孩子了,马上还要随军去北疆,她丈夫调令都下来了,正好苗苗的位置空出来,宁同志虽然不能跳舞,但是对舞蹈应该挺了解的,搞搞宣传工作应该可以的吧?”

杜春梅的确是对温宁产生了怜惜之情,好好一个舞蹈苗子,本来可以有很好的发展,结果因为身体原因阻碍了事业发展,这搁谁都会遗憾可惜。

只是,宣传干事这个职位,活儿比较杂。

比如每个月要出一期黑板报,协助团里的大小活动举办,像各种慰问演出,文艺汇演,军团拉练表演等等。

而要胜任这些工作,必须笔杆子好会写文章,会画画,会拍照,人还得灵光,因为办活动要跟各个部门的人组织协调。

当然,长相也不能差。像有时候也需要抛头露面,比如表彰大会站在领导旁边帮忙递递奖章,文艺汇演偶尔客串一把主持之类的。

杜春梅抿唇思考了几秒,朝温宁开口:“最近确实空出了一个宣传干事的职位,可任职要求不低,会画画吗?还用你文笔怎么样?能写文章吗?有没有在报刊上发表过的作品?”

温宁一听这话,心道这是有机会啊,赶紧自信表态:“我会画画,简笔画、国画都没问题,文笔也不错,在乡下的时候,经常帮公社书记写各种通知,至于作品——”

温宁有点窘迫地道,“我最近才来首都投奔亲戚,以前一直住乡下,买不起报纸看,所以也没什么机会在报刊上投稿。”

杜春梅看着温宁红艳艳的小脸,不可置信:“你是农村人?”

温宁点点头。

文工团也有部分女兵是农村出生,能考进来,比城里姑娘不知道要付出多少努力,而且进来后也不会松懈训练,反而更加刻苦,年年都拿团里的先进奖,杜春梅很佩服她们。

现在听到温宁也是农村来的,对她的好感度再次提升:“不瞒你说,团里有几个文艺兵也因为身体原因无法继续排练,都想着转岗到宣传口来。可位置就这么一个,为了公平起见,上头刚开会决定,这个职位也要公开招考,这两天就会发布招考公告,你自己关注着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