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坐收渔利(3/3)

在〖日〗本看来,除掉已经变心的张作霖,不但能够铲除一个祸患,还能够警告张作霖的儿子不要背叛〖日〗本。

可惜的是,〖日〗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

张作霖向〖中〗央重负靠拢,与他的儿子,即东北军少帅张学良不无关系。可以说,真正想归顺〖中〗央政府的就是张学良。

这下,国仇家仇集到一块了,张学良还会投靠〖日〗本吗?

七月七日,张作霖遇害的第子天,张学良就在沈阳宣布,无条件拥护〖中〗央政府,并且命令东北军易帜。

三天后,〖中〗央军开进沈阳。

虽然直到一九二二年初,即八国联军干俄行动以失败告终,最后一批日军才撤到鸭绿江以南,但是在一九二一年底,随着东北军易帜,〖中〗央军已经控制了东北,完成了统一大业最为重要的一步。

从某种意义上讲,在平定东北之后,〖中〗国已经实现了全面统一。

当时,不在〖中〗央政府控制之下的,只剩下西藏与外蒙古地区。虽然这两地,差不多占了〖中〗国国土面积的六分之一,但是人烟稀少,而且自然环境极为恶劣,对〖中〗国的国力并没有多大贡献。

可以说,利用八国干俄实现国家统一,是冯承乾在战略策划上的重大胜利。

到这个时候,吴铁生才明白,冯承乾为什么要顶着压力拒绝参与干俄战争,以及冯承乾的主要目的。

正是如此,冯承乾的地位与威望达到了如日中天的程度。

别的不说,从此之后,在重大战略问题上,吴铁生就再也没有与冯承乾对着丰,几乎完全听取了冯承乾的建议。

也正是如此,才有很多人认为,冯承乾才是平国的统帅,吴铁生只是台上的木偶。

当然,除了上面这些看得见的好处,还有一个看不见的好处。

这就是,在两年的干俄战争中,〖中〗国的经济、特别是工业得到了飞速发展,使〖中〗国一跃成为全球第十工业国。

原因很简单,在八国联军干俄期间,绝大部分军事物资都得就近获取。

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

虽然〖日〗本已经有不错的工业基础,但是与〖中〗国相比,却没有地理上的优势。加上德意志第二帝国企业在华开办了大批工厂,而且德意志第二帝国是干涉行动的盟主,联军在〖中〗国订购军事物资,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才是冯承乾看重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