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章 支援乏力(2/3)

说白了,就算德意志第二帝国愿意妥协。中国也不会妥协。

在一九四二年冬季,刘伯恩专程前往里海城市巴库。在这里会见了德皇威廉二世的全权特使,也是德意志第二帝国首相。此外,意大利总理也参加了这次的会晤。在长达一周的会议结束之后,中德意三国基本上达成了一致,即美英除非无条件投降,不然中德意中的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应该与敌人单方面妥协。

也正是这次首脑级别的会晤,奠定了同盟国集团在这场战争中的政治基础。

这样一来。德意志第二帝国自然不会与英国单方面妥协。

在海军暂时难以夺取制海权的情况下,德意志第二帝国打击英国的唯一办法就是增强战略轰炸力度。

当时,很多德军将领都认为。通过战略轰炸就能迫使英国投降。

德军高层的认识,并不是信心爆满。

要知道,在一九四二年初,日本就在中国的全面战略轰炸下投降,而英国与日本在很多方面都极为相似。

也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德意志第二帝国在原则上统一了由中国空军派遣重型轰炸机参与对英轰炸行动。只是当时双方在一些细节问题上还存在分歧,比如中国空军要求单独组建作战部队,而且由中国空军将领担任最高指挥官,再设立一个联络处,负责与德意志第二帝国空军进行协调。显然,德意志第二帝国空军持相反的观点,即没有必要为远道而来的中国轰炸机设立单独的作战部队,最多只能提供单独驻扎的空军基地,而在指挥上,则由帝国空军司令部统一调配。

当然,这些都是小问题。

最终,双方都做了妥协,而且采用了与美英空军相似的指挥协调方式,即中德空军各负责半天的轰炸任务。

只是,中国空军向欧洲派遣轰炸机部队,已经是一九四三年下半年的事了。

在一(书书屋最快更新)九四三年上半年,中国空军实际上还有大约两千架重型轰炸机没有派上用场。

当时,中国空军甚至用这些轰炸机向部署在安达曼群岛上的航空兵运送燃油与弹药,承担的是运输任务!

显然,中国空军并不缺少重型轰炸机。

中国空军没有在西南太平洋战场上投入多少重型轰炸机,主要就是后勤保障不到位。

当时,西南太平洋战场上,总共只有三座正规机场能够部署重型轰炸机,而其他的野战机场都无法长期部署重型轰炸机。虽然这三座机场中的两座就在港口附近,能够较为方便的获得油料与弹药,但是这两座机场,即霍尼亚拉与维拉港的机场,最多也只能容纳两百架重型轰炸机。

这还不是最主要的问题。

当时,这两座机场上都驻扎了其他作战飞机,特别是远程巡逻机,因此实际可以部署的重型轰炸机还不到一百五十架。

缺乏部署场地只是问题之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