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四章 攻击(2/3)

只是“菲律宾”号上的七十六毫米高射炮还不是最理想的。

关键就在弹药上。

在〖中〗国海军中,八十毫米高射炮装备部队之后,并没有受到待见。直到一项〖革〗命性的技术出现,八十毫米高射炮才受到了高度重视。

这就是电磁感应近炸引信。

最初,〖中〗国海军只有一百二十毫米近炸炮弹,到了一九四四年底,在解决了引信的小型化问题之后,才获得了八十毫米近炸炮弹。

可以说,配备了近炸炮弹的八十毫米高射炮,绝对是防空利器。

要知道,这些在预制破片战斗部里装填了数百克烈性**的炮弹,只要在离敌机十米以内爆炸,飞散的数百、甚至上千枚弹片就能把敌机打成马蜂窝,就算不能击落敌机,也能使敌机丧失战斗力。

结合八十毫米高射炮的高射速,就能编织出一道战机难以逾越的天网。

只是,美军并没有七十六毫米近炸炮弹。

当时,美军还没有解决引信小型化的问题,因此只为五英寸、也就是一百二十七毫米高射炮配备了近炸炮弹。

不可否认,大口径高射炮配上近炸炮弹,也有非常惊人的威力。

问题是,大口径高射炮的射速太慢了,而且在任何一艘战舰上,都不可能装备太多的大口径高射炮。

“菲律宾”号上,总共也就只有十二门五英寸高射炮,每侧三座双联装炮塔。

显然,这个数量太少了。

〖中〗国海军早就总结出,要用大口径高射炮对来袭机群进行弹幕拦截,至少需要四门高射炮同时开火,而最好能够达到六门。此外,因为大口径高射炮不太灵活,因此一组高射炮不可能照顾到侧向一百八十度的整个区域。也就是说,在专业的防空战舰上,任何一侧至少都需要两组高射炮。如此一来,即便按照一组四门的最低标准,防空战舰的一侧都需要八门大口径高射炮,总共需要十六门。

事实上,这也是〖中〗国海军防空战舰上大口径高射炮的最低数量标准。

当时,所有防空巡洋舰上都有十六门大口径高射炮,快速战列舰上则有二十门,而大型巡洋舰则多达二十四门。

也正是如此,〖中〗国海军的防空战舰在战斗中发挥出了极为惊人的战斗力。

比如,在“珊瑚海大海战”中,〖中〗国海军的“南京”号巡洋舰就创造了在一次战斗中击落敌机十三架的记录。

显然“菲律宾”号没有足够多的大口径高射炮。

按照“菲律宾”号的大口径高射炮配制方案,只能对某侧来袭的一支机群进行拦截,根本不可能同时拦截两支机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