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愿逝者安息(1/2)

另一边的陈教授闻言继续补充道:“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这里属于西北干旱地区,本来树木就少,更不用说竹子了,所以那时候大多数游牧民族还是用这一类的骨简较多。”

几个学生闻言连连点头表示明白了,一边的宋晨阳也是涨了见识。

将地上能看清字体的骨简筛选出来打包装好之后,一行人在宋晨阳的带领下这才来到第四个通道中的这间炼丹室。

这间石室里面的光线不错,大家一进来之后就被放在石室中的那鼎炼丹炉惊住了。

如此大的一个炼丹炉,而且制作的还异常精美,一群人围在炼丹炉前就仔细的研究了起来,脖子上挂着相机的那个年轻人对着炼丹炉就是一顿拍。

宋晨阳见状连忙躲开身形,一个人来到了石室中的另外一边,这一边的上方七八米处是一个大窟窿,外面的光线从窟窿里照下来,使的这一边的光线更加明亮。

在这边的石室周围的墙壁上靠放着一些石架,石架上堆满了厚厚的沙土,估计全是从头顶的这个大窟窿里吹进来的。

缓步来到石架的一个角落,这个角落里的沙土堆积的要更高一些,宋晨阳想了想伸出手将上面的沙土往一边刨了刨。

下一刻便从石架上露出了一个黑色的石罐来,除了这个石罐之外,边上好像还有几个大小不一的石罐。

宋晨阳见状并没有动,这些石罐都是密封着的,上面的泥土早已经结成了石块,并不好打开,还是等会让这群考古队的专业人士来打开吧!

再次看了周围的石架一眼,发现并没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地方后,宋晨阳这才向炼丹炉那里走了过去。

这个石室中除了这个炼丹炉之外,也没有什么贵重稀奇的东西了。

“陈教授,这炼丹炉怕是周朝的吧?”

此时一个学生忍不住问道。

陈教授闻言讲解道:“考古学也是推理学,因为很多东西在资料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就只能进行推理了,虽然青铜器大多以商周时期铸造的比较多,但是除了时代下的铸造工艺之外,你们也应该多学习一些相关的雕刻工艺。”

“每一个时代的雕刻工艺也能反映出这个时代人们的普遍追求和诉求,你们看这炼丹炉上的三只龙首。”

“这三只龙首造型刚劲秀美,变化多姿,龙纹造型也大多是片状,又用镂空等技术修饰了整个龙身的造型,这样也更突显出了龙身的多样变化,这是典型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工艺特点,所以这炼丹炉的铸造时期我推测应该是这个时间段。”

其余人闻言包括另外两个老师和宋晨阳也是受益颇多。

还真别说,老学究毕竟是老学究,比年轻人多了可不止一两把刷子。

这些人中除了年老的陈教授之外,其实另外三个老师也是教授,只不过在陈教授面前都是以晚辈自称。

而且三位教授又是几个年轻人的老师,大家也经常叫老师叫习惯了,所以大多数的情况下还是以老师称呼,这样也显的亲近一些。

宋晨阳记得考古队中还有另外一个和陈教授年纪一样大的老头,可惜这么宝贵的一个老学者就永远留在了这里。

张老师这时看着陈教授有些迟疑的问道:“陈教授,这炼丹炉和刚才的那张玉床怎么办?难道留在这里吗?”

带出去肯定是带不出去的,但是留在这里就有些暴殄天物了。

陈教授闻言思索了一下说道:“先留在这里吧!等我们出去之后再上报,到时候看上面怎么处理。”

“好吧!”

看完炼丹炉,一行人这才走向了石架,当看见石架上的几个石罐后,一群人再次来了兴趣,立马围上前研究了起来。

陈教授见状吩咐道:“先把这些罐子挖出来,等带到上面后再打开研究吧!”

大家闻言立马就上手挖了起来,沙土松软,不一会的时间一群人就从石架上挖出了大大小小十几个罐子出来。

这些罐子有的盖子早已经脱落了,里面装满了沙土,倒出沙土后里面什么东西都没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