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永平侯谢成为女儿长远谋划,太子朱标利用大明钱庄管控粮商(2/2)

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山西发展的商屯东到辽东﹐北到宣大。

西到甘肃﹐南到交址。

其兴盛对边防军粮储备,以及开发边疆地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朱棡根据需要除了用粮米换取盐引之外﹐有时他也允许商人用布绢﹑银钱和马匹换取盐引。

利用这种灵活多变的换取方式,太原军在短短三年时间便累积出了20万骑兵。

然而大明的其他地区,还是以粮换取盐引作为“开中制”的主要形式。

这主要是因为朱元璋对官吏的管理过于严苛,除了徇私枉法、贪污受贿之外,不尊上命同样有掉脑袋的风险。

可朱棡仗着朱元璋对儿子比较纵容,灵活执行朝廷政策,这才有了太原乃至整个山西今天的繁荣昌盛。

因此太原晋王府能否长期得到朱元璋的重视,便成为了关系山西发展的重大问题。

哪怕谢成知道朱棡在套路自己,他也只能配合对方把“大明税务管理改革”这盘棋下好。

说起来两人也算是心照不宣,都等着第二天上朝时,给文武百官带来一个小小的震撼。

此时的御书房内,朱元璋和朱标正坐在桌前忙碌地处理着政务。

尽管时间已晚夜已深沉,但他们并没有休息之意,依然专注于工作之中。

御书房里的烛光闪烁不定,照亮了整个房间。

朱元璋和朱标并肩而坐,两人的身影被灯光投射在墙上,显得格外高大。

他们面前的案头上,堆满了厚厚的奏章。

每一份都需要仔细阅读、审核,并做出决策。

这些奏章来自全国各地,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的事务。

朱元璋眉头微皱,认真地翻阅着手中的奏章,不时拿起毛笔来批注或签署意见。

他的目光锐利而专注,仿佛要透过纸张看到背后的真相。

朱标则静静地坐在一旁,观察着父亲的举动,偶尔也会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父子俩默契地配合着,共同处理着国家大事。

“爹,儿臣认为三弟今天白天所言,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坐直身体正准备喝茶的朱元璋,闻言抬头看向朱标。

“咱也知道将税款存入大明钱庄,朝廷可以多获得一些利息钱。

可一旦将粮食折算成银两,平时收成好的年景还好说,遇到灾难怎么办?

那些粮商必定会借机囤货居奇,到时候上涨的粮价肯定要比利息多很多。”

朱标胸有成竹的说道:“关于这件事情,之前三弟早就提出了解决方案。

咱们可以为那些粮商提供贷款,让他们用自己的房子、商铺和土地作为抵押。

只要上了大明钱庄这条船,哪个粮商敢不听话利用灾年发国难财,可以直接断了他的贷款。

到时候不仅粮食是朝廷的,而且那些粮商的财产也会被收归国库所有朝廷!”

朱元璋顿时恍然大悟,“把粮商变成为大明赚钱的老黄牛,等他们赚到钱之后,还得连本带利地还给咱们。

看来老三的办法也不是不可行,那等明天上朝时他要再提把税款存进大明钱庄的事情,你就替爹把这个事情给应下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