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太孙府有喜(2/5)

好在现在是大唐,还没有榜下捉婿的文化。

说起“榜下捉婿”,这是宋代的一种特殊婚姻文化,即在发榜之日各地富绅们全家出动,争相挑选登第士子做女婿,那情景简直就是如同山大王抢劫,坊间便称其“捉婿”。

宋人笔记对“榜下捉婿”多有涉及,这种近似金钱交易的“捉婿”蕴涵了特定的社会文化内涵,它说明宋时经济崛起,富裕起来的平民阶层渴望跨入上层社会的一种社会状态。

最主要的是,宋朝无限拔高了文人的地位,且着重打压武人的地位,导致重文轻武的局面发生。

而在宋朝只要是进士五甲以上就可直接授官,且升迁的速度和级别之高也是其他途径入仕的人所比不了的。

所以,宋朝政府的高级官员中,科举出身者占了压倒优势。就拿北宋时期的正、副宰相来说,科举出身的人就占到了90%以上,南宋比例更高,正所谓“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就反应了当时的官场风貌。

但大唐不一样,大唐比较重门第,不可能随便捉一个女婿就结婚,或者说商人阶级也不敢去捉一个士族当女婿。

卯时三刻一到,礼部的人便将榜单上的红绸布扯了下来,露出了完整的榜单。

众人一拥上前,开始观看榜单。

会试的名次,不是总榜,而是根据考区来的。

每个考区录取五十人,根据考区来分别公布。

“江淮考区第一名,崔守业,字贞静,博陵人士!”

“江淮考区第二名,崔颖,字仲谧,清河人士!”

“江淮考区第三名,王务本,字舒予,太原人士!”

……

从江淮,到关中,再到岭南等地,一直到最后的川蜀考区。

中了的人,纷纷鼓掌欢呼;而没中的人,则是捶胸顿足,有的懊恼不已,也有人暗暗发誓,明年一定要考一个好名次。

江淮考区的第一名,是博陵崔氏的崔守业。

听名字也都知道,崔守业就是崔修业的胞弟,兵部侍郎崔敦礼的小儿子。

崔守业倒是把五姓七望气得咬牙切齿,这小子占了河淮考区的一个名额不说,还特么和他们不是一条心。

李象没提前去问,但崔修业这小子听说他弟弟考了江淮考区的第一之后,整个人都变得喜气洋洋的。

“殿下!”崔修业冲着李象拱拱手:“舍弟高中江淮考区的第一啦,可真是光宗耀祖啊……”

其实就算崔守业不考这个会试,他也能入朝为官,毕竟他爹可是李世民最看重的外交人才。

但这小子就是争气,你能有啥办法?还狠狠回踩了博陵崔氏一脚。

“恭喜,”李象笑着冲崔修业颔首:“原来江淮考区的第一竟然是贞敏的弟弟,倒也真是让孤刮目相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