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商道祖师爷范蠡(2/5)

“同年,勾践、范蠡君臣均入吴为奴。”

嬴政:越是迷茫时,越是要沉下心来等待时机,唯有如此,才有机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范蠡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

少年时代的范蠡,命运坎坷,很早便父母双亡,日子过得极为艰难。

但好在范蠡聪慧过人,且勤奋好学。

数年间,便成为一个满腹经纶的文武全才。

然而,当时的楚国政治混乱,制度腐败。

身处乱世,哪怕范蠡空有一身济世之才。

却也因为无人举荐,满腹才华,无处施展。

最后只落得寄情山水,等待时机。

直到好友文种的出现,让范蠡的命运有机会翻盘。

文种听说范蠡是一个奇人后,就赶来拜访范蠡,打算一探究竟。

文种询问范蠡,有一只鸟,想要飞出去,但却不知往哪飞。

范蠡明白文种这是要考自己,于是询问这只鸟准备飞多远,百里,千里,还是万里。

文种说道百里之地,蛀虫早被吃光了。

范蠡立马明白,直接言明此鸟报负远大,当在万里之遥。

在范蠡的心中早已决定离开楚国,另谋出路。

之后范蠡取来一张地图,分析楚,吴,越三国形势。

楚越之间是互相扶持的关系,如果扶持越国,便是帮助楚国。

最后,范蠡和文种两人决定投靠越国。

谋生存求发展,唯有理清局势,审时度势,顺势而为。

才能找到逆风翻盘的机会,而范蠡无疑就是找到了这样的机会。

于是,范蠡和好兄弟文种一起离楚入越,受到越王的重用,从而被任命为大夫。

但在越王勾践即位之后,范蠡面临一场人生危机。

勾践因误信传言,率先发兵攻吴,结果大败。

为了保护越国,范蠡大胆进言,让勾践假意投降,等待转机。

之后,君臣二人同甘共苦,忍辱负重,终于在三年之后开启归国之路。

经过十多年的时间,越国日益壮大,最终范蠡率兵攻破吴囯。

“勾践入吴后,白天做吴王的马夫,晚上栖身于坟旁石屋。”

“这些行为损害勾践国王尊严的行为,经常使勾践思想绝望。”

“范蠡多方开导,说明古时圣贤王者都会遭遇苦难的境遇,蒙受耻辱。”

“但他们都能泰然自若的处置,最终结果都是得到天下。”

“同时范蠡在一切场合下,均与勾践保持君臣礼节,维护勾践的尊严。”

“在吴国的三年里,范蠡成为勾践最信任的谋士。”

“在吴国为奴三年后,勾践和范蠡离开吴国,返回越国。”

“他们刚踏上国土,范蠡就开始为越王谋划复兴越国的计划。”

“内政方面,遵从自然规律,不误农时,开辟田野。”

“发展生产,充实府库,让利于民,增强国力。”

“同时繁殖人口,扩大兵源,开展教育,提高国民素质。”

“外交方面,继续保持卑微弱小的形象,顺从吴国的势力。”

“同时交好齐国,亲近楚国,依附晋国。”

“静观其变,等待时机。”

“公元前486年,勾践认为国力已经足够充沛,准备起兵伐吴。”

“范蠡认为时机不到,告诫勾践强行征战不会有好结果,建议继续等待时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