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花狂冯太后(2/5)

“后宫淫乱,时人常有议论,献文帝非常不悦。”

赵匡胤:冯太后的出现,不仅使北魏皇族家风出现良好转变,也推动国政出现积极变化。

冯太后是北魏实际执政时间较长、治理功绩非常突出的一位贤后。

纵观北魏历代太后,冯太后功绩之优秀,用没有之一这样的形容词来评价似乎也不为过。

鲜卑拓跋部建立北魏帝国后,曾经建立过一项惨无人道的制度,子贵母死。

北魏皇帝对后族干政有过历史性夙怨,早在部族时期就曾出现过强大的后族干预拓跋部权力继承顺序的事情,拓跋部首领对此耿耿于怀。

而且还担心一旦有年幼皇帝即位,年轻的太后势必代为执掌皇权,这对皇族是极大的威胁。

出于维护权力的本能,北魏开国皇帝道武帝初创这一制度。

声称借鉴西汉时汉武帝立昭帝而先杀钩弋夫人历史经验,本质上还是出于对后族势力的担忧与戒惧。

自北魏第一代皇后刘皇后被杀,到太武帝、恭帝、文成帝、献文,连续五代皇帝的母亲都被这项残忍的制度处死。

后宫妃子们无不以生男孩为取死之道,以至多有生儿后故意把孩子饿死的。

冯氏被文成帝立为皇后,侥幸没有生育儿女,因此在文成帝死后安然成为献文帝朝的太后。

北魏历代的太后,要么是保太后,要么与太子没有血缘关系,只是名义上的嫡母。

她们为了维持自己的地位,一方面不惜亲自出手处死太子之母。

另一方面为防报复,还要对太子母族的赶尽杀绝,每一次皇位继承都伴随着一场屠杀。

长此以往,北魏后宫根本无法承担应有的辅助皇帝之责,而沦为比外朝更残酷更险恶的修罗场。

冯太后一上位,就有意识地改变这种惨无人道的宫斗局面。

献文帝即位之前,其母李氏已被常太后处死。

冯氏成为太后没有遇到什么挑战,便暂时停止了残酷的宫斗。

后宫中没有掀起例行的杀伐贬斥,李氏族人也没有受到什么迫害,李氏之父李惠能够安然做官。

冤冤相报何时了,结束宫斗是利人利己的好事。

冯氏能有这样的见识,主要得益于她的出身。

冯氏是十六国时代小国北燕的皇族,北燕源出慕容氏后燕。

慕容氏在五胡中汉化较早、程度较深,冯氏北燕也是一个基本实现汉化的小国。

冯氏自幼在汉化政权中耳濡目染,思维视野相对较高。

后宫斗争虽仍无法避免,但她能准确地抓住主要矛盾,把注意力更多放在争夺外朝控制权上。

这无疑极大降低了宫廷斗争的烈度,缓和了尖锐的内部矛盾。

政治风气的改变,从大势上看取决于整个统治集团的演化趋势。

但个别杰出人物的突出贡献,会为风气转变带来极大加速。

“470年秋天,相州刺史李因罪被告发,他是李奕的兄长李敷的好友。”

“刺史为了自保自陈李敷隐罪二三十条,献文帝借机下令将李敷兄弟打入死牢。”

“470年冬天,李奕与哥哥李敷、堂兄弟李显德等人同时被杀。”

“因刺史李告发有功,献文帝后来又把李擢为尚书参决国政。”

“李奕死后,冯太后对此事并不满意。”

“471年八月,献文帝迫于太后,禅位给不满五岁的太子拓跋宏。”

“太子拓跋宏即位,即孝文帝,献文帝十八岁便做了太上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