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七章 周淮安、赵怀安这件事的水很深皇帝怕是快死了(2/3)

“文官和皇帝,这是又开始斗了啊!”

不过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并不全面。

吏部主管官员升迁考察,职权很重,而他的主事者吏部尚书,则是被称为天官。

这类的官员算是特殊性人才,只要受封“中宫特旨”,就是专门帮助朝廷做一种事情的特殊官员。传奉官归皇帝自己管,不归吏部管,是游走于正常体系之外的官员。

这种传奉官,自然是都被正经科举出身的官员所看不起,并且怒斥这时对吏治的破坏。

当年成化朝早年,皇帝也曾励精图治,但后来年纪大了与外廷的矛盾加深,开始对抗限制文官,宰执天下的李贤死在任上,科举大神商辂商相公主动致仕。

这件事的最后结果是,以王恕为首的一众官员被迫致仕告老,似乎是“阉党”大获全胜了。

隋朝确立六部,吏部尚书成为六部尚书之首,唐高宗一度改为司列太常伯,武则天时一度改为天官尚书,至后代仍为常职。明朝废除宰相后,吏部尚书成为名义上的百官之首。

内阁制度原本是服务皇帝,但土木堡之后,文官势力大涨,这一套制度也是出了一些问题。

如果皇帝强势的话,这套制度倒也没什么。然而只要皇帝变得弱势,那么就会沦为盖章机器,只能同意内阁递上来的奏章,皇帝的权力反而没有内阁的权力大。

徐信将最近的一些讯息抽丝剥茧,从中拼凑出相对完整的局势情况。

传奉官,这是成化朝出现的特色之一,无需科考,只要经过皇帝的考核后,就能当官。在天顺七年的时候,就有了类似的特例,但却在成化朝的时候被发扬光大。

他们都是正统科举出身,都是通过科举制度考上来的官员,许多人都经历了十几年的苦读,甚至是几十年,才考上了进士,成为了大明的官员,天然的就和传奉官不是一路人。

这个过程中,吏部被排除在外,变成了只能遵守任命的衙门。朱见深实现了对内阁的打压,增加了皇权,但也开了一个不怎么好的口子。

然而最后的结果却是,皇帝大怒,当朝呵斥一众官员,不知青红皂白,乱指一通。

最近的朝廷怕是得掀起大风暴,京城必定动荡,肯定会有一批大官落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