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被薅了?(2/3)

“《纽约客》,我给他们写稿子。”

“写稿子?”

柜台员工将信将疑,“请您稍等一下。”

“好的。”江弦答应一声。

张光北见状,有点儿紧张,“江弦同志,不会出事儿吧?”

“没事儿,就是数目太大了些。”江弦一脸平静的回答。

“江编剧,您到底取多少钱啊?”朱时茂也忍不住感到好奇。

这都要惊动银行干部了,这得是多大一笔钱?想到此处,朱时茂紧张的握了握腰间的大榔头。

仨人正说话间,就来了一干部,面带微笑把江弦请去小屋里喝茶。

“这位同志,您这钱是”

“是我给国外的杂刊写稿子赚的。”

“写稿子能赚这么多?!”

干部吃了一惊,另一边儿还坐了俩工作人员,核对江弦提供的资料。

简单的问了些问题,江弦对答如流,银行的人也不是傻子,态度自然是和和气气,走正常流程。

依次核对过他的证件、资料,确认过没有问题,这位干部露出一抹歉色,递过双手:“麻烦您了,我们这也是工作所需,希望您能理解。”

江弦和他握了握,“没事,你们也是为国家安全负责嘛,都不容易。”

“太感谢您的配合了。”银行干部颇为感动。

话说这年头,有个强制结汇的规矩。

居住在中国境内的中国人、外国侨民和无国籍人,收到由外国和港澳等地区汇入的外汇,必须结售给中国银行。

也就是说江弦这两万的美元,一美分的外汇都留不下。

当然了,国家也知道这会打击华侨带回外汇的积极性,所以会按照官方汇率牌价,配给侨汇券来进行补偿。

侨汇券算是外汇券的前身,它起源于计划经济刚开始的时期。

那时候国家严格管制外汇,美钞、英镑、港币.邮到国内,等同于废纸一张。

海外华侨邮寄外币回来没有用处,只好将饼干、罐头、黄油等各种实物寄往国内。但对于国家来说,这些实物的意义不大,而且国家也需要大量外币进行国际贸易。

在这种情况下,华侨事务委员会决定发行侨汇券。

有了侨汇券,就能到华侨商店购买生活必需品,或是紧俏的高档商品。

这方面和外汇券相似,不过侨汇券又有不同。

外汇券类似货币,侨汇券则是需要与人民币现金共同使用的票证,是一种物资供应凭证。

它是一张大大的票证集合,各省不一,上面附有粮票、布票、棉票、付食品购买券、工业品购买券等各种票证,有些省的侨汇券还印有肥皂票、煤票、油票这些个稀有票证。

除去购货券,其他东西用什么票,就剪下来那一块儿,再付钱,一次性就得用完,可以少买,不能多买。

这会儿京城的侨汇券,由京城商业局印刷,一共有付食品购买券、购物券、粮票、油票四种票证。

工作人员给江弦清点了一下,他这两万多美元,能配给3吨多的粮票,一千五百多钱油,还有六千多张购货券,三千多张付食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