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出生(2/4)

人渐渐上了年纪的一大特征就是,说话的时候会习惯像他们的上一辈一样逐渐的出现一些肢体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嚯村口那个小学前年才考上这个数的学生,”一个女的伸出两只手,一个巴掌伸出五个手指,一个巴掌扣掉两根手指。

去年一年这个村小升初能够考到镇上的学生一共有个,个里有三个考到了市里的学校。

村里的教育水平毕竟还是会相对而言差一点,那三个考去了市里的学生,读的第一年就有些跟不上进度,最后只有一个顺利考入了高中。

这些胡国瑛都知道,因为那唯一一个考入高中的——是她的大儿子余万将,考进的还是全市最好的高中。

甚至连有些跟不上进度这样的事她都知道。老大回家的时候都有提起过,虽然胡国瑛只有小学文凭,但是她能知道跟不上是因为村里的教学能力和外面有差距。这句稍稍有些专业术语的话,在一个只有小学妇女的转化下被简单粗暴的理解成了——村里的老师没有外面的教的好。

当然这话胡国瑛是绝对不会在外头说的,每次在外头有人说这样的话,她都是好像赞同又好像不赞同的态度,给足了村里的老师和在外说闲话的人两头的面子。

这一年余万稚已经上小学四五年级了,上头一个大哥余万将在市里最好的高中读书,一个二哥在市里排名第二的初中读书,她在村头的小学也是排前几的成绩,如果不出什么意外再过两年,余万稚会成为余家和胡家第三个考到市里的孩子。

要就这么放她在村里继续读下去也不是不行,但胡国瑛消息灵通,她听说了村里谁家把孩子悄悄送到了市里上小学的事情。

那时候去市里上小学也是需要城市户口的,农村出来的孩子想要在市里上小学只能去市郊的小学“借读”。

要交更多的学费,还需要花人情托人“找关系”。

胡国瑛那天听完闲聊,挎着一个竹子变得小背篓回家,回家就把木门关起来和余山明商量要不要把余万稚送到市里去读书。

那时候条件已经好起来了,不管是余家还是胡家一举从村里的末尾马马虎虎挤到了中等的生活水平上。

一来是福建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给了勤劳肯干的人非一般的自然地理条件,总之在荒年也饿不死人;

二来,手脚麻利,心地善良,勤劳肯干的人在和平年代总能慢慢的积累出财富。

余山明和胡国瑛在村口开了一家小卖部,刚开的时候老大还在上小学,现在老三的小学都快毕业了。

钱嘛,肯定是挣到了一点的。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们手上的余钱是打算在明年在村里的空地盖一座新房子的。

老房子在山雨里飘摇了几十年,再不换将来儿子娶媳妇带新媳妇回家都要被人暗地里看不起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