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第 81 章(2/5)

之所以说和关内百姓生活习惯相同,那是因为这里的百姓,骨子里本来就是汉人,他们依然崇尚儒学,喜欢住用泥瓦泥砖木头等建造起来的房子;而不是和关外那些该死的鞑靼人一样,随便弄个圆顶帐篷就能住下来。

这里的百姓主要还是依赖种植农作物生存,自己种植;鞑靼人主要是放羊牧马,这是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所以,平时也有商贸交易。

毕竟是边境,朝廷也允许他们有一定的交易。

比如,少量的盐,茶叶,瓷器,铁器,可以换取鞑靼人的马,牛,羊……

但,盐和铁器这类物品,只有官府或官府授权的商人才能交易,否则便是“走私。”若是抓住这类人,轻则下大狱,重则抄家杀头之罪。不过,部分农作物,官府也并不禁止他们自由交易。

这是朝廷额外开恩,开放的互市。

因为常年和鞑靼人打交道,边境的百姓和关内腹地百姓比之,更为彪悍。

这种彪悍,可能会让居高处优的某类人嫌弃,觉得不够文雅、粗鲁。毕竟,大楚是个崇尚文和儒道的国家。

但是,现在,这一切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这座平日里还算热闹的城市却是一派肃杀之相。

城门紧闭,城上军队严阵以待,至于那些互市,老早就关闭了。

丹边城是边境大城,这里因为开放互市,平日里,百姓日子相对其他边境百姓而言还算富有;

往年,鞑靼人不会轻易抢夺这里,毕竟,他们不会蠢到断了自己的退路;若是连交易的地方都随意抢夺,那以后他们也别想从中原人手里买到一点盐巴和铁器。

正因为如此,丹边城对鞑靼人防备不深,于是,当一批鞑靼人冲进城里烧杀抢夺的时候,地方官懵了,自然,百姓损失惨重。

索性,地方官反应也快,派兵,随即关闭互市和城门。

此地方官姓边名茂通;

边茂通是本地望族且曾经考上科举,之后回到家乡做了地方官,边家所有的家族根基俱在此地,既为父母官又是望族,被鞑靼人这样一番抢夺,自然恨之入骨。

照理说,所谓打战,需要强大的物资支持,比如鞑靼人围城,尤其是丹边这样的大城,若是围攻个几天,啃不动,自然就散去了,更别说边茂通坚壁清野,举全城之力抵抗,城内有物资,坚持个一两月都没问题,这样的话,守在城外的鞑靼人不可能支撑这么久。

毕竟,要围城,需要人,人,就要吃东西,哪里有那么多粮草?

没有任何一只军队的粮草,能支撑军队围城这么久,况且是一向穷光蛋的鞑靼游牧。

可是这次,神奇的,鞑靼人居然坚持了下来,不仅如此,这些鞑靼人似乎并不缺少粮食,他们用铁锅煮饭,用盐巴烤肉,每日派人在城下精神抖擞的叫战,时不时的爬个云梯,大有一直围下去的架势!

一封奏折快马加鞭送至京都,朝堂震惊,文治帝震怒。

大家都很奇怪为何鞑靼人有如此多粮草,后有驻在宁城探子回报,宁王有秘密和鞑靼人达成某种不可告人的协议,总之,鞑靼人的粮草大部分来自宁王封底!

虽然没有直接抓到现场证据,只是探子汇报,但,已经足够说明一些问题……

那日早朝之后,未过两日,楚云慈即失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