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第 42 章(2/3)

这世间的许多事,对太子来说都不过是雁过留声、水过留痕罢了,是非曲直,在他的内心自有一套盘算,从上位者的要求来看,这种特质或许当得起一句“不拘小节”的赞美。

只是耿自忠这野性难驯的脾气,着实要收敛了收敛了。

太子没叫起,任他在脚下跪着,清冷的声音透过这月色,再传到人的耳朵里,便染上了几分厉色,他问道,“你可知何谓,“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

耿自忠年少时也是称霸一方的才子,只是这份文人才气早在风霜岁月的磨砺中和他渐行渐远,只仁慈的留给了他一些关于兵法的执着。

太子不需要他的回答,“谋划准确周到而后行动,耿自忠,你自认为自己做到了几分?”

“兵部尚书虽无甚实权,可也乃朝廷一方要职,当真无一丝可取之处沦落到被你如此轻待的地步吗?”

耿自忠有愧,“殿下教训的是。”

“我非要责备于你,只是这世上有太多人,一叶遮目,不见泰山。为人臣,为人子,自当恪守本分,且你又如何知道,这兵部尚书日后一定不会发挥它该有的作用呢?”

无论如何,国家百姓为首,私欲次之。

耿自忠听完太子一番话,深深觉得自己目光短浅、心胸狭隘,

太子点到为止,他今夜见耿自忠,自然不是为了只聊这些,而是有事情让他去查。

两人进了船内,耿自忠点上了蜡烛。

太子从袖中拿出了那幅边防图,缓缓展开铺在桌面上。

画图之人技艺高超,大到崇山峻岭、天堑峡谷,小到城池营垒、林木河湖,皆都以两三笔代过,可勾勒出来的轮廓却惟妙惟肖,细看之下,却会发现,画里有些地方的着墨会浓一些,这些颜色略深的线条,不规则分布在画上的各个地方,正是北境目前的兵力集中区域。

“耿将军,你当时为何如此肯定蛮夷会在短时间内卷土重来?”

耿自忠和蛮夷人较量多年,自问对他们的习性是十分了解的,“殿下,这蛮夷人十分好战,且冬季物资匮乏,饿狠了的狼比狐狸更加狡猾,且比狐狸凶残。由于对峙多年,他们对南岐的四时节令倒比当地的百姓还了解的透彻,因此臣当时估计,他们必定会趁着年关之际再来一次突袭。”

太子若有所思的点点头,“那为何这么久过去了,北境未曾有异动?”

这也正是耿自忠疑惑的点,在他的认知里,蛮夷人绝没有这么沉得住气。因为这件事,他先前在边关闹出来的动静被证明是虚惊一场,上朝的时候明里暗里免不得会遭挤对和讥讽,这也是他不愿意去兵部当差的原因之一。

“殿下,司徒明将军还在北境驻守,臣回去之后便修书一封问问情况,不管蛮夷人在打何算盘,绝对不能让他们如愿。”

太子没阻止他的做法,凝神看了一会儿图,图上的兵力布防足够清晰,兵力安排也合情合理,甚至在几处看着不起眼却十分容易被突围的地方警惕的着重增加了兵力,太子目露赞许,“这布防颇为稳妥,蛮夷人或许来过,只是无功而返罢了。”

“回殿下,这兵线乃是臣回京之前,着手安排布下的,但臣回来这么久,原有的布局怕是早已变了样子。”

太子有些不解,“这是为何?”

耿自忠有些不自在的摸了摸鼻子,“实不相瞒,臣在边境的时候,与那司徒明常常会因为用兵而意见不合,我虽立过大功,可司徒将军才是北境名正言顺的父母官,那边形势本就多变,臣这一回来,可就真的鞭长莫急了。”

一山不容二虎,以耿自忠这性格,怕不仅仅是意见不合那么简单。

太子没再问下去,示意应急把图收好,转而说道,“你在宫外方便,得了空替我去一趟盐安,查一查盐安刺史兰巡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