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第 59 章(1/2)

从古至今状元衣锦还乡,向来声势浩荡,体面又有排场。

陆凯系江南考生,返程遥远,本该提前入职翰林院。只是嫁娶之事,说小也大,更何况对于陆凯来说,简直是极为重要的事,因此在皇宫授职之日,陆凯便已向皇帝请求返乡。

与陆凯同入职翰林院的探花和榜眼,都是京城之人,因此可以按时入职,事务倒也不繁忙。更何况翰林院的存在本就是为皇帝分忧,他对陆凯的好感还未消散,当即便允了下来,甚至夸陆凯有情有义。

皇帝向来疑虑心重,因此也就更为喜欢陆凯这般既有智谋,合心意,又有情义的官员,他只是开玩笑般地叮嘱陆凯尽早回来为他分担事务,甚至还特意赐了马匹侍从护送他返乡。

只是陆凯不想高调行事,于是婉拒了,他只想和徐骄两人悄悄回乡,若是身旁有人跟着,只怕骄骄会十分不习惯。

所以两人一人背着个包裹便上路了。

他们来的时候走的是陆路,十分颠簸辛苦,因此返程大多时候便是走的水路。

水路比陆路稍慢些,只不过坐在船上吹着微风,再加上两人并不晕船,因此时光过得十分惬意。

陆凯家乡所在的州叫做临九州,是江南比较落后的一个州。

“再坐这程水路,咱们就到临九州了。”徐骄靠在陆凯肩头,兴奋极了。

陆凯虽然没有像小哥儿这样表达出来,但心里也有几分高兴,他也许久没见爹爹了。

他们乘坐的这艘船不大,但在船上的不仅他俩人,还坐了另外几名乘客,有一位扮的也是书生模样。

那书生并不同大伙坐在一起,他自己找了个偏僻的角落,大多数时候手持书本嘴里轻声念叨,偶尔出去吹吹风,十分清高。不过看他的衣着扮,条件尚可,至少那布料要比陆凯身上穿的粗布衣物要好得多。

陆凯本来也是个不爱说话的,但是耐不住徐骄实在话多,总是和大伙聊成一片,再加上他们俩的年龄看起来都不大,因此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十分引得众人好奇。

说到这个徐骄更是眉飞色舞起来,不过片刻,船里的乘客便知道了,他们是一对儿年轻夫夫。

大家正说到激动时,小哥儿偶尔还要扯上陆凯搭几句话,气氛十分融洽。

那书生偶尔瞥他们几眼,有些不耐烦的合上书,又出去透风去了。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不知为何又惹得他不高兴。

“人家是读书人,肯定不屑与咱们为伍。”其中有一位大汉忍不住说了两句。

诸人拉着他对他使眼色,让他少说几句。

只是这话还是被那书生听到了,看向他们这边的眼神更为不善。

徐骄这时候倒是闭上了嘴,乖乖的靠着陆凯也不说话了。他其实还是不认同这句话的,他陆哥哥也是读书人,还是状元老爷,人可好呢。

不过还是忍住没有炫耀,只因陆凯临行之前告诫他让他不要说起这件事,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不过若知道徐骄是怎么想的,只怕陆凯也会觉得好笑,只有这个小傻子心里才会觉得自己很好呢。

船家是一个经验老道的船夫,在这片河域已经行驶了几十年,在座的都是他的衣食父母,他也不想让场子的气氛变得激烈起来。

他看那位书生身上高傲的气质,便觉得不一般,他行船多年,自然什么人都见过,练得一副识人的本领。

像船里的那几个乘客,很明显就是普通百姓,性格热情好说话。

而这位书生,性格虽然不讨喜,可是人家说不定就是有资本,联系到刚好是京城里考试结束的时间,船夫心中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测。

他一边驶船,一边笑呵呵的问道:“客人您是刚从京城下来么?”

那书生对他倒是没什么意见,倨傲的点了点头。在他看来,这一船人都是不识货的,他在哪儿不是被捧着的,这些人倒好,一个个当他不存在。

尤其是当船内那对年轻夫夫反而与众人成一片,凸显出他那里有多冷清时,他心中便越发觉得不自在。

同龄人之间,本来就更容易形成对比,而且不过是一个平民小子,有哪儿比得上他。

虽说他此次进京考试名落孙山,可至少他也是个举人,像他这个年纪的举人,放哪里都不该受到如此的对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