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第 77 章(1/4)

一甲前三名全部都在翰林院任职,他们是正式的翰林,其中状元任职从六品修撰,其余两人任职七品编修,其实品级不高,但是要远比同品级的其他官员更有地位。陆凯来到翰林院时,又看到了余博文,想必应当是通过了朝廷的考试,成功地成为了庶吉士,以后如果表现不错的话,还会升职为正式的翰林,当然在翰林院,升职这个事情就是要靠熬,熬资历。

陆凯对余博文没有特别在意,而且对方现在看起来应该是低沉了很多,虽然有时偶尔碰面会用恨意地眼神看他,但是到底没有主动跟他交谈过,毕竟处于一个新的环境中,还是不好轻举妄动的,一个不小心说不定就败了在同事们心中的好感。

翰林院的生活很枯燥,也并不清闲,有时修复史籍的工作就能搞得人头大,就像陆奇白,他就很讨厌做这些事,有时修正一本书需要看很多其他的书籍来保证准确性,这让工作变得更加麻烦。

陆凯和他的同事们关系都还不错,他自己本人不总是多言,但是人际关系却处理的格外的好。也许是因为他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有时也会帮帮其他前辈们的忙,再加上他新科状元的这个身份,在翰林院还算吃得开。

那些翰林院的前辈们早已经接受了许多年的折磨了,但是尽管如此面对繁重的工作还是有时会承受不住,他们几个新人倒是没那么惨,可能是考虑到他们承受能力不强所以工作量也一般,可是其他老翰林们却没想到这届实力这么强劲,准确具体地来说是这届状元,他们强烈地怀疑对方是不是拥有过目不忘的能力。

其实还是熟能生巧,这些工作陆凯前世自然是做过无数遍的,所以其实有很多资料都已经记到脑子里了,相比别人来说要轻松许多。有时前辈们分给他们几个任务,任务比较繁重的时候,他也能以较快的速度完成。

“陆翰林,你能不能帮愚兄一个小忙?”一位同为翰林院的前辈请求到。

他是上一届的一甲,已经在还翰林院熬了几年,如今又快到了乡试时节,过惯了清苦日子的他当然是自动请缨去做主考。但是如此一来他近来的修撰任务就不能完成了,联想到院里大家都说这个新科状元好说话能力也强,于是他只好向他求助。

本来他们自己那届的关系自然是要好上许多的,但是大家都愁眉苦脸的要完成自己的任务,他也不忍心让他们变成秃子。

从古至今都有一个词儿叫做穷翰林。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翰林们一直在翰林院任职,虽然能经常见到皇上,有利于以后的升职。但是,就惨痛的现实来说,他们根本不接触朝廷的正式官职,也就是说并没有油水可捞,只能每个月领着那微薄的工资过活。徒有名声,但日子过的清苦,甚至可能还不如地方低级小官。不过在这样的情况下,对翰林们来说也有几个捞油水的机会,那就是每年院试乡试会试之时,在这几场考试中所有的学政考官都是需要翰林担任,也就是说他们可以通过去做考官而获得额外的收入。

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争取到了一个去院试当学政的机会,其实这还是捞的最少的。主要的途径是,朝廷会给予学政们路途补助、食宿补助,但是一路上其实这些根本不需要他花费,有驿站替他解决,所以他就能赚这点路费。说多不多,也能赚几百两银子,相当于他好几个月的俸禄了。

像那些主持乡试的考官们日子才好过呢,随便运作一番就能有上千两的收入,虽然还是有几分羡慕,不过他能抢到这个名额也知足了。

只是他还有一些史料未处理好,可眼看着就要启程了,联想到陆凯超凡的速度再加上他一般很少出错,于是他也只能舔着脸来求这个后辈。

“嗯,您说?”陆凯平时在自己工作的地方完成任务后就总是去藏书阁拿书来看。翰林院有一个很大的藏书阁,里面有许多他见都没见过的孤本绝本。虽说他前世也看过不少,可到底人的精力有限,再加上他前世花费了很大的精力在人情世故上,所以其实还有许多书是他没有打开过的,所以空闲的时候他就会为自己找点事干,比如看书,这也有利于他更快更好地完成任务。

“是这样的,我马上就要去京都附近不远的一个小县做院试的学政,但是我还有一本书未注释完,所以想请陆翰林你帮帮忙。”其实他还是不太好意思的,毕竟作为一个前辈,还要为了自己的一己私欲来麻烦后辈,但是要让他放弃更是万万不可能。

“可以,前辈您之后把书给我就行。”陆凯点了点头答应道,他觉得这也是锻炼自己的机会。

“愚兄我已经过了几年的苦日子……嗯?你答应了?”那人还打算卖可怜卖惨来着,说辞都已经想好了,没想到竟然这么轻易地就答应了。

“那真是太谢谢你了,待我归来时,我多给你带一些那里的土特产。”想想今后的美好生活,他就十分激动,当即觉得陆凯简直比自己亲兄弟还亲,于是也立刻许诺了土特产来表达自己的心意,上次有个前辈也是去出差,带了好多好吃的东西,可馋死他了,既然收了人家的恩,他也要好好回报才行。

翰林院的生活枯燥而充实,陆凯每天都按部就班的进行工作。

这一日正巧是他去南书房值班。南书房是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有时候他在有时候也不在,之前陆凯值班了许多次都没有见到他,没想到今天陆凯去值班的时候,皇帝正好在处理折子。

“微臣见过陛下。”陆凯看到他的时候有几分惊讶,但是还是立刻反应过来叩拜道。

“原来是陆翰林啊,快起来。”本来赵安正在专心致志地处理政事,听到声音之后也没有立刻有什么反应,毕竟这种情况他已经习以为常了,但是突然觉得这个声音有些莫名耳熟但又不是太熟悉,他特地抬了抬头。一眼就认出了陆凯。

显然皇帝对陆凯还是有很深的印象的,毕竟是他钦点的新科状元。

陆凯行过叩拜礼后便安静地站在一旁,只等皇帝有事通知他。平时皇帝不在的时候,他会拿出随身携带的书籍来看一看,但是此刻却不好这样做了,只能全身心做好准备应付赵安。

“你这些日子在翰林院任职怎么样?还习惯吗?”皇帝一边处理折子一边例行公事的问道,其实也是有几分关心的,毕竟他对陆凯的印象还不错,还算有好感。

陆凯在一旁低头为他磨墨,腰背挺直的站着,听到他的问话,语气不徐不急的回答道:“翰林院的前辈和同事们都很和气,微臣十分有幸能与他们一起共事,再加上那边也十分清静,没多少人打扰我潜心学习,如今已经十分习惯了。”

“嗯,那就好。”皇帝温和地对他笑了笑,点了点头。

“你回乡成亲,如今和夫郎已经安顿好了么?住在何处?”秉着关爱下臣的想法,皇帝又多问了两句。他平时心情还不错,加上也不算忙时,会比较喜欢和他的这些翰林们聊天,听他们谈论市井之事有时也很有意思。

陆凯有些尴尬羞涩地笑着回道:“已经差不多安顿好了,只是回乡成亲花费了不少从前积累的银钱,因此现在还在好友家中寄住。”

君子能屈能伸,既然问到了这上面,哭哭穷也不是不行,而且“穷翰林”的名声不知存在了多少年。

皇帝一听忍俊不禁地放下了手中的笔,但心里还挺舒坦,作为皇帝他最不喜欢的就是自己的臣子贪污腐败,但是一直也抓不到他的臣子们具体的把柄,也没理由责怪他们。只是有时看到有的大臣日子过得比他还奢侈,家里府宅更是富丽堂皇,心里就满是怒火,自己还比不上他们过得舒坦,修个宫殿每次得到的回应都是国库亏损,感情这钱都被他的臣子们给占了。

因着这个原因,对于与自己十分亲近又很清廉的翰林们,皇帝是十分有好感的,更何况陆凯表现得是如此的坦诚直率。

“朕的翰林竟然没有自己的住宅,还得寄住在旁人府宅中寄人篱下,说出去岂不是朕的过失了。”皇帝故意说道,但是从他轻快的语气中却能知道没有责备的意思,有的只是调侃。

哪怕知道他没有生气,陆凯也还是立即正色着低下头:“是微臣没有把握好吃穿用度才会如此,自然是和陛下没有半分关系的。”语气诚恳极了,像是生怕皇帝生气。

他的姿态更是讨好了皇帝,于是赵安金口一张就给他许了一个宅子。

“陆翰林为朕工作,朕也不能不管爱卿的生活,即日容你去国库领一百两银子,先去找个宅子住上,不要让新婚夫郎跟着你吃苦,不过爱卿不会嫌少吧?”皇帝故意问道。

陆凯立刻弯了弯腰,表情震撼极了道:“谢主隆恩,真是解了臣下燃眉之急,怎么会嫌少呢。不过无功不受禄,臣请求预提一百两银子,从俸禄里扣,否则这对天下百姓也不公平。”说到后面又展现出了几分浩然正气,让人忍不住心生好感。

毕竟国库的税基本是从百姓处纳来的,真正要爱戴百姓的人可不会没有功德便随便承受这样的赏赐。

气氛越发轻松起来,皇帝觉得这个陆翰林真是有意思,看起来一丝不苟的模样,让人以为他是个沉闷的人。没想到那只是表面上的情况,其实实际上与他交谈真是让人心情愉悦。

两人还在滔滔不绝地说着,不过大多是赵安在说,陆凯偶尔应承几句,但是却有出其不意的效果,而就在此时,门外有人求见。

皇帝随身大太监王公公从门外进来,看到皇帝表情又更加恭敬了一些,小步快走到他身边,附耳道:“三皇子殿下来了。”

皇帝听到这话也没继续和陆凯闲聊,只是对王公公点了点头,示意让三皇子殿下进来。

这不是陆凯第一次看到三皇子,前世的他也见过这位内敛的三皇子,不过到已经来不及的时候才知道这是个闷声干大事的主。而此时的他看起来青涩又懦弱,这位三皇子的年龄比自己还要小上两岁,不过陆凯并不觉得此时的他是真正的他。

“儿臣拜见父皇。”赵博诚惶诚恐地跪在地上,好像十分担心赵安唤他过来的意图,心里活动非常明显地摆到了脸上。

赵安皱了皱眉,觉得有些不堪入目。他本来就对这个三儿子没什么好感,先不说他对他父妃根本就没多少印象,只知道是个小官的哥儿,长相普通。赵安只去过他房里一次,没想到就有了赵博,而后他父妃在生他的时候难产去了。因此赵安甚至对这对父子根本就没什么印象,以至于赵博从小就是被放养大的。只是他前些天突然想起还有这么个儿子,年龄也这么大了,所以也想着让对方进入上书房学习,他赵安的儿子可不能是个废物。

只是今日这一看,本来就对他无感的赵安就更加对他看不上眼了,性格懦弱,上不的台面,根本就不像他的儿子,甚至连寒门出身的陆凯都比不上。要说他最喜欢的还是自己的五皇子,虽说性格张扬了些,可根本就不怯场,而且少年人意气风发也正常。

“起来吧。”赵安对自己儿子的态度甚至比对陆凯更加生疏严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