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第 89 章(1/4)

赵博一直不争不抢地坐在角落里,双手放在膝上,平静地看着这一切。旁人好像也忽略了他似的。

众人都在笑着,皇帝、太夫、皇贵夫……都是十分开心的模样。赵博抿了桌上的一口茶,嘴里有几分苦涩,如果他的爹爹还在,肯定也会像皇贵夫那样念着自己孩子,只是若是他在……恐怕也无能为力吧。

不仅如此,赵博看了一眼上位的皇贵夫和他身边对着他柔情蜜意的皇帝,心里冷笑。若是爹爹还在,只怕也要遭受许多不平的对待,受许多苦,这样一看爹爹还算是解脱了,苦让他自己一人承受便好。

献礼已经快进行到尾声了,一个前两年刚出生还不大会走路的小皇子离开爹爹的怀抱,颤颤巍巍地捧着寿礼走向太夫,糯声糯气地道:“孙儿祝、祝太夫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而后短短地小腿跪了下去给太夫磕了个响头。

众人被他的样子给可爱到了,都含着笑,太夫特意将小皇子扶起来,掏出手上的镯子塞进他小小的肉手里,笑着对一旁站着的玉贵人说道:“玉贵人教孩子教的好。”被他说到的男夫受宠若惊地欠了欠身子。

“好了,乖乖回到爹爹怀里吧。”太夫捏了捏小皇子肉肉的脸蛋说道。

小家伙懵懂地看了他一眼,这才一步一步又走回自己爹爹的怀抱里,看着真是可喜极了。

众人笑过之后,便是觉得有些乏困了,平时已经该是休息的时间了,但是虽然脸上带着疲容,可还是无一人抱怨,只是腰坐的久了都控制不住要揉揉腰。

皇帝见状,也知该到散席的时间了。

“皇儿们都跟太夫请过安了罢?”他正了正身子,敛去了笑意,恢复严肃的语气说道,说着环顾了大殿一圈。

赵博收敛好情绪,才笔直地站起来说:“儿臣还未向太夫请安。”

太夫从来未曾见过三皇子,被身旁地小侍告知之后才知这是他皇家的长子,三皇子出生时自己是特意抱过的,毕竟是长子,只是确实考虑到他爹爹身份的问题,再加上皇儿也不喜爱这个长子,后来又有了其他皇孙,渐渐地太夫也不太过问后宫之事了,只是想到三皇子那个早就过世了的爹爹,太夫也有些心疼,于是笑着看着赵博点了点头。

众大臣伸了伸腰,换个姿势继续坐着,此时已经有些意兴阑珊,木着表情扫向三皇子那边。

赵博先是扫了大殿一眼,而后走出席位,将才他宫里的小太监已经把东西带来了,他抱着厚厚的一踏装订好的手抄佛经走向大殿。

看到这份寿礼,众人才打起精神来,都十分好奇他这手上一套是什么东西,见识过前几位皇子的奇珍异宝,大臣们难免猜测着这是不是失传已久的古籍?

赵博走向太夫,亲手将这一踏佛经递给他身边的太监,才稍微退远了一点开口。

太夫心里着实好奇,连忙打开了其中一本想看看里面是什么东西,只见入眼之处是潇洒飘逸的字体,再仔细一看发现字字熟悉,太夫抬头有些疑惑地看着赵博。

赵博抿了抿唇,目光清亮地对上太夫的眼神,才说道:“孙儿知晓太夫常年礼佛,也知佛家信仰心诚,于是时时想着该要为太夫准备何种寿礼,后来孙儿去了郊外的大昭寺拜访了主持,才知有一个说法是子孙亲手抄佛经也能为宗室祈福,孙儿想着太夫所愿不正是此,于是便手抄了古时圣僧曾只身前往西域取回来的经书,并不及其他弟弟们的寿礼珍贵,只是也算儿臣的一份心意。”

诸大臣听到寿礼是手抄佛经都觉得意料不到,虽然表面还是镇静的模样,但是心里已经开始觉得这位三皇子实在有些可笑,手抄佛经……太过寒酸了。

只要太夫先是了然地点了点头,而后又愕然道:“圣僧取回来的经书可整整有八十一卷,……”

他是信佛之人,对待这份寿礼的评价自然要比其他人高上不少。

只是他又转眼看了那太监手持的佛经,确实是高高的一沓,但是还未有那么多,他下意识觉得赵博许是抽了几卷抄写了,但是有这份心也让人欣慰了,他本不缺身外之物,没想从儿孙手里得到什么奇珍异宝。

太夫正欣然地打算说些什么,只听殿下的赵博又道:“将才孙儿拿上来的是感悟最多的十几卷,因为实在太多,不好一次拿上来。”他又往门外看了看,宫里的小太监早就在等着了,又搬了好几沓进来。

太夫的话都被堵住了,他又看了手上的佛经,还发现有很多地方还做了认真的注释和理解,而且他一个礼佛如此多年的人看来也觉得并不是胡言乱语,看来对方抄写之余还认真地读过了。

这下可是震惊和赞赏之意同时涌进心里,这并不是一个简易之事,太夫没有去想这到底是不是全为他这孙儿所抄,有这个心他已经觉得很不错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