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第 32 章(2/4)

陈焕之抹一把脸上的汗,笑得特别讨好又灿烂,“教练,我有个新想法……”

这个新想法害得刘鑫源把训练计划又重做了一遍,不过这一次他倒没觉得陈焕之瞎胡闹,反而觉得能考上重点高中的孩子就是不一样,训练的细致程度真是想都想不到。

陈焕之利用国青队要求每个人必须要写的训练日志——省队其实也要求写,但是要求不严能糊弄——跟刘鑫源一起制定了一个计划。刘鑫源将自己知道的各种针对不同部位的肌肉、身体功能的训练方式,按照辅助重量大小、频次不同一一试验在陈焕之身上。陈焕之根据自己的体会纪录各种训练方式对她来说的效果好坏。

其实这种方法一点都不严谨,如果这是一个严格的训练方法实践研究,那就应该有实验组对照组,同时进行身体生理成分的检测,而训练效果好坏除了时间长了能通过测试测出来,短时间内就只能倚靠陈焕之自己的感觉说了算——再没有比这更扯淡的了。

“我了解我的身体,我能控制自己身上的每一块肌肉。”陈焕之这样回答刘鑫源,“没有人比我自己更清楚我的身体功能和状态。”

“扯淡。”刘鑫源表面嗤之以鼻,心里倒不是不相信的,这种对自己的身体野兽般的直觉和细微精妙的控制力,他还真在顶级运动员身上见到过。虽然那大部分是身体技巧性运动员,但这半年多陈焕之已经在他这儿攒了足够的信用,以至于他竟不排斥陪着她做实验。

唯一的顾虑就是,“还有两个月世青赛,你这会儿不抓紧训练技术,世青赛交不了差怎么办?”

陈焕之自信笑,“教练,谁还指望我跑世青赛冠军吗?女子100米世青赛上届冠军是11秒07吧,就放放宽今年那帮美国人都状态不好,多跑秒,那11秒27也离我太远了呀。反正我进决赛还能拼一拼,奖牌没可能吧。”

无耻地推卸了自己肩上担负的期望后,陈焕之又补充,“世青赛后还有三个月就是亚运会,咱们要是想参加亚运会到时候再实验不是更来不及嘛。我看从现在开始正好,越早开始收获越大。”

行吧,刘鑫源想,反正他是上了贼船下不来了,大不了世青赛后一起滚蛋吧。

于是8月初徐指导看着收上来的训练报告,简直要气昏过去:都答应了你备案的训练计划了你居然又不按备案来,造反呀?

但是再看后面附上的陈焕之训练中的100米成绩变化曲线,不,不是曲线,几乎就是一条直线,虽然跟她在冠军赛上的成绩相比没有太大的进步,但也没有退步,最好成绩11秒46、一般在11秒5到11秒55之间——这个波动区间太太太小了,固然因为大部分是在室内测试没有风速影响,但也显示了陈焕之的状态非常稳定,简直稳定得像是游刃有余只是随便跑跑。

这证明要么当陈焕之能发挥极限水平的时候会有一个大的提高,要么这几乎就是陈焕之的极限水平——而她每次都能发挥自己的最好状态。

不管怎么说,这样一个选手,派到大赛上就安心多了,虽然没法期待她超常发挥,但是一般也掉不了链子。

而对体总来说,有时候不掉链子比超常发挥重要多了。

能培养这样的运动员出来,徐指导对刘鑫源别具一格的训练方法表示万分佩服,并且打算问问看有没有可能推广。

且不说刘鑫源已经想好了为自己辩解和出卖陈焕之的三百句台词,结果却等来了徐指导的表扬,到了8月下旬,离世青赛只有一个来月的时候,国青队所有人的训练强度都必须降下来了开始备战了。而陈焕之苏圆圆她们的主要训练内容也变成了合练4*100米了。

为了培养四人默契,她们在不需要合练的时候也要在同一块场地上训练,可以说是同行同止、同吃同住。

陈焕之本来就和苏圆圆一个屋,之前苏圆圆早晨加练跟她还不一块出门,现在加练取消,她们每天早上一起在运动员公寓吃早餐,一起被大巴接到体总训练局开始训练,中午一块吃饭,下午跟着张曦袁莹郑春莎一起合练交接棒——郑春莎是作为备选队员,反正报名还没截止,万一这里边突然有谁受了伤什么的,郑春莎就能顶上了。

而在这样的情况下,苏圆圆对郑春莎的态度就更加明显了,训练还是一样训练,甚至她们俩的默契还还比较好,但是训练之余几个人说说笑笑,苏圆圆就从来不接郑春莎一句话。陈焕之偷偷问苏圆圆怎么回事她也不说,只是冷笑两声就当过去。

陈焕之能怎么办呢?虽然郑春莎小姑娘看起来也怪可怜的,但是苏圆圆更不像欺负小孩子的人,在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陈焕之只能继续当做什么都没发现什么都没发生,跟着张曦袁莹一起装傻了。

枯燥的队内生活持续了大概一个月,这一个月里面除了和三个教练、四个队友以及理疗室队医姐姐食堂大妈大叔们,她几乎没跟别人有对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