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124(1/2)

从进奥运村算起,陈焕之已经快二十天没有进行高强度训练了,昨天刚从澳门飞回来,今天就训练,她想上强度刘鑫源也得帮她悠着点。

“行了就到这儿吧,”刘鑫源在场边看着差不多了就叫停,“去食堂吃饭吧。”又邀请不知道什么时候跟冯主任谈完事儿一块站田径场边看训练的费诺克,“您是跟我们一起还是另有安排?”

刘鑫源作为一个教练,本能地有点讨厌费诺克。

以前他安排训练只需要跟陈焕之商量就行了,一切本着比赛要求来,但是现在,估计安排全年赛程之类的,陈焕之还得说“我得问问有没有什么商业活动”之类的,这当然可以理解,运动员巅峰期就这么几年,不趁这会儿好好赚钱,退役后怎么办呢?年轻时候比同龄人辛苦十倍不止,退役后不能十倍地享受生活,都不能算成功。

再说陈焕之的商业活动广告代言,也都有刘鑫源一份,他在北京买房还靠陈焕之的SPORTS代言呢。

但这也不耽误刘鑫源心理抵触。

刘鑫源的英语水平能保证简单日常对话和各种田径术语,但邀请费诺克吃饭他偏偏说中文,而费诺克虽然不知道他在说什么,但这都到了饭点儿了不管人家说什么他都当成是请吃饭了,毕竟经纪人和教练作为运动员身边影响力最大的两个人,分别掌管着赛场上和赛场下,他们必须得好好交流一下才行。

“我对中国美食期待已久。”费诺克微笑着说,完全罔顾自己在亚洲工作多年已经吃遍了的事实。

刘鑫源暗叹一声,我可真幼稚,被陈焕之传染了。

“我去食堂打包一份我的。”陈焕之过来一边拿毛巾擦头一边说,“咱们去外边吃吧,我请。”她这句说的英文,又用中文跟刘鑫源解释,“总局里这么多运动员有几个签经纪人了,我得了便宜还是低调点吧,费诺克最好别出现在咱们食堂里。”

刘鑫源心想,得,这下我成最幼稚的那个了。

这顿饭吃得比预想中和谐多了,陈焕之默默吃自己外带的训练局盒饭不提,还得拾起老本行充当翻译,刘鑫源和费诺克一只烤鸭下肚都打开了话匣子。

这个说老弟啊你给她安排商业活动的时候可不能耽误训练啊,她还年轻还能长成绩,要赚钱以后有的是机会,但没成绩就没人出钱啦。

那个说你就放心吧我是专业的,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肯定以长远发展为先,然后又把在陈焕之那儿没得到表扬的医疗资源的事儿拿出来说。

刘鑫源一听这个,当即拍板,“我以后肯定配合你工作。”

他早就担心陈焕之的身体状况了,当然各种检查都说她很健康很强壮,但是哪个顶级运动员报废之前不健康不强壮啊?就她这个练法、这个固执劲、还有她加速阶段那种高步频变大步幅的跑法,每每看得刘鑫源心惊胆战,生怕哪次比赛中陈焕之跑着跑着摔一跤就废了。

就像这个外国人说的,等真有伤的时候就知道一个好医生有多重要了,田径队之前就在满世界找靠谱的名医要给刘飞检查做手术,多亏了大姚的姚之队伸出援手,这会儿正跟美国的名医联系着呢,但连找带排队、加上检查再排手术期,几个月就过去了。

如果之前就能跟医生有联系,万一陈焕之有点啥事儿,能少等两个月也是好的。

吃完饭费诺克就走了,IMG在北京上海香港都有办事处,他不能自己光杆一个就过来给陈焕之当经纪人,他手下还代理着好几个亚洲运动员,也忙不过来。

他得先给陈焕之从IMG找个靠谱的中方经纪人、律师等等,组建一个小团队,当然现在都网络时代了,大家一般情况下网络办公就行,也不用陈焕之走哪儿跟哪儿。

这天下午的训练过渡了一下,第二天陈焕之训练中测了下速度,11秒02,当然也是很顶级的水平了,不过跟她自己比就差得远。

但刘鑫源觉得这样挺好的,“行,看来玩儿这十来天也没太放纵自己,今天能有这个状态就可以了。等大赛的时候再用你那种切换的跑法吧,太伤了,训练中就这样挺好。”

确实,暂时先这样也可以,一样可以把总决赛敷衍过去。起跑后不开速度技能、直到重心上移后再开冲刺,还能跑到这个程度,这已经是陈焕之硬实力提升的结果了。

陈焕之有信心在年终总决赛的时候把自己成绩保持在10秒9以内,但奥运会时候的10秒78就可遇不可求了。一方面是当时的神经兴奋度、场地、凯罗尔步速太快把她也带快了一点点等因素,一方面是因为,之后为了跑200米升级过速度技能后,她发现在全力以赴的状态下切换确实对她的肌肉压力太大了。

当然她可以修复,但如果伤势稍重,那在受伤的一瞬间速度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还不如开速度技能的时候悠着点,不要那么用力,后面切换也就没那么容易受伤了。

陈焕之现在考虑的是,奥运会过去了,她之后的道路该怎么走,怎样才能让她更快、比任何人都快,但同时不要受伤。

之前为了奥运会陈焕之也是拼了,仗着系统能修复,反反复复地让自己受伤,只为了能更快一点,能和美国牙买加的劲敌们拼那一个金牌的可能性。

但如今奥运会过去,不用迫在眉睫争金牌,她就不想再用之前那种拔苗助长的方法了:

第一腿长在她自己身上,受伤的时候真的很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