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145(2/3)

今年她从5月起,除了偶尔回国休整一段,基本一直在欧美各国训练比赛了,商业活动之前都安排的差不多了,现在身上十几个一级、二级代言,也都该拍平面拍平面、该拍视频拍视频,基本全都结束了。

但是今年的国内宣传无疑是没跟上。

诚然之前钻石联赛提前夺冠和洲际杯10秒52的时候,国内各大媒体都狠狠地刷了一波,但在国人心中,哪怕是现在处境尴尬,亚运会也比钻石联赛、洲际杯等等更有存在感呀。

换句话说,之前刷到的好感都来源于那些本来就是体育爱好者、时不时就会换台到央五瞅一眼的人,一直到现在,才是全民体育热度上升的时刻。

就像是缩小到几十分之一的奥运会,刷国民度就在此时了。

“像是赛前不好好备战四处参加活动这种新闻,你万一输了才叫丑闻,等你亚运会结束三个金牌到手,这就连个新闻都算不上。”郭培义说着看看她的赛程表,妥协了,“这样吧,你21号开始100米预赛,21号之前,先做一个《田径》的专访,然后等到26号4X100结束,这样27号你除了闭幕式就没别的事儿了吧,那天再排个微博粉丝见面会。”

陈焕之其实觉得挺麻烦,但是郭培义的表情看起来像是如果她吐出一个“不”字,他就要跟她拼了。

“好好,没问题。”

等陈焕之回到自己在亚运村里的房间,苏圆圆正趴在床上上网,噼里啪啦地打字声不是聊得火热、就是战正酣处,听到她声音头也不回地说,“焕焕,网上又有人在说你耍大牌哦。”

陈焕之见怪不怪地“哦”了一声,苏圆圆重重地敲了几下键盘按个回车,回头说,“我说真的,《南城晚报》的记者翟宇在自己博客上写的,他从七月就开始预约要采访你,预约到现在都没采访到。”

陈焕之一听这个名字就想起来了,她没好气地说:“他等着吧,这辈子他都采访不到。”

“啊?”苏圆圆一听有内幕,立刻从床上爬起来了,“来说说、说说。”

陈焕之也无可无不可地就说,“去年吧我忘了几月了,我在南城做过一次商业活动然后还有一次专访,那次也是这个人,采访大纲、问题备忘录什么的都有,但是问了好多没备案的问题,就类似于‘什么时候交男朋友’啊、‘家里跟父母关系怎么样’啊之类的,他全程录像我也不能掀桌子呀,只能忍了。回来就让郭哥把整个《南城晚报》都拉黑了。”

“那他还真挺有脸说你耍大牌呀。”苏圆圆摩拳擦掌,“来来来让我再跟他大战三百回合。”

“注意披马甲……”陈焕之想想这两天除了训练没什么事儿,好久没下海了,干脆也去拿自己的笔记本,“我也来,好久没跟黑子们玩了。”

到了21号的预赛,陈焕之试着不开技能用属性平跑了一把,11秒05,她站在终点摇摇头,其实单看她现在平均已经高达80的各项属性值,她觉得自己应该能干得更好些,只是习惯了技能的节奏,不开技能的时候后半程节奏就有点失去控制,如果多练几趟平跑,她应该能跑到11秒以内。

到了后面休息室,徐指导正跟苏方方说,“压一下,下一把复赛的时候压一下,咱们状态要慢慢地起来,你不要起来太早了,亚运会有三枪呢。”

陈焕之问旁边刘鑫源,“方方姐预赛成绩多少?”

“11秒47。”刘鑫源说,“我感觉她比小元希望大。”当然不是有希望金牌,陈焕之已经提前预定了,所有讨论说到的都是银牌的归属。

“哦?”陈焕之有点吃惊,国内的田径比赛8月底就差不多都结束了,最少到那时候,苏方方的成绩跟元绘云、乃至苏圆圆、郑春莎都是有点差距的,后面北京集训的时候虽然在一起,但是队内测试的时候徐指导并不让陈焕之参加,所以这三四个月了,她确实是第一次看到苏方方的正式比赛成绩。

但是想想亚运会每个项目只能上三个人,陈焕之铁打的不动,徐指导选择了元绘云和苏方方而没有选择国内成绩更好地苏圆圆、郑春莎,似乎也能说明点问题了,他可不是那种顾念旧情就拿成绩来开玩笑的人。

复赛在22日的下午五点多,陈焕之在第一小组,因为逆风虽然感觉自己跑的不错,但比预赛还是慢了些,11秒07。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