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168(1/2)

布特里妮没往陈焕之的方向看,不是她对这个新对手毫不在意,而是她相信自己已经做了足够多的准备,现在也看不出来什么新东西了。

布特里妮是美国人,本届世锦赛女子跳远夺冠的最大热门。

陈焕之连续两次跳到6米80以上确实是很了不起的稳定发挥,不过布特里妮在本赛季所参加的五场正式比赛中,成绩最差的一次是七月的钻石联赛摩纳哥站,6米82。而最好的一次则是在6月的尤金,7米19,同时这也是她的个人最好成绩。

25岁的布特里妮正处在运动生涯中最巅峰的时期,今年的世锦赛和明年的奥运会她势在必得,在她看来,对手中伊加已老、卡什金娜有伤、拉德维卡还不够看、而百米跑道上威风八面的中国陈尚嫩。

是的,在布特里妮看来,陈焕之还有点嫩。

她早已经拿到了陈焕之参加的两场正式比赛的资料,看过录像后,布特里妮和她的教练一致认为,陈焕之最大的优势确实是她的助跑速度,这一点无人能及。

但也许是因为练习时间还短、也许因为速度快了就是不好控制,总之她的起跳技术还不成熟,远远没有把助跑带来的全部动力发挥出来。

明年的奥运会上陈焕之会是她的大敌,但今年,在陈焕之突破7米大关前,布特里妮认为不用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她身上。

跳远资格赛的参赛选手一共36人,每人三跳,分为AB两组同时进行,跳过及格线6米75的直接晋级,三跳过后晋级人数按照最好成绩排列补足12个人。

陈焕之在B组后段,同时也是这次世锦赛女子跳远项目中唯一的中国选手——跳远可能是中国田径队少有的阳盛阴衰的项目,男子跳远一共四人达到世锦赛A标,还选拔了一下,最后出来金一鸣、高长荣、戴波三个,而女子就只剩下陈焕之一根独苗。蒋琪亚锦赛6米49摘银,失去了最后直通世锦赛的机会。

“放轻松,第一跳可以先拿个保底成绩,后面两跳再全力争取过6米75,对你来说只要能发挥训练成绩,进决赛绝对不是问题。”

这是赛前田有利的交代,他所谓的保底成绩在别人看来是为了更好地控制起跳瞬间的发力而降低速度,对陈焕之来说就是不使用技能平跑起跳。

在过去几个月练习跳远的过程中,陈焕之在系统里所能找到的最适合跳远项目的技能就是飞跃,可以同时增加爆发和弹跳,增加属性的幅度和持续时间都与极速相同,是同一个层次的技能。

比起极速,飞跃不管从名字还是实际效果上都对跳远的帮助更大,对她的助跑速度有一定加成同时、对增加起跳高度有很大帮助,唯一的问题就是,新技能的熟悉和掌握需要大量的练习和相当长的时间。

所以在她能够控制飞跃生效状态下的自己之前、也就是之前的奥尔良特许赛和世大运中,陈焕之仍然使用极速技能,不够有效、但是最少她控制得相对较好——是的,之前那种三跳里面能犯规一次半的状态已经是她练习后控制得比较好的结果了。

今天是开幕式后的正式比赛第一天,看台上座率并不高,听说这座体育场足有七万个座位,可是现在看起来人群稀稀拉拉,连1/4都没坐满。

“我赛前看报道说门票都卖光了呢,没想到观众这么少。”

陈焕之听到声音回头一看,原来是蒙特莱恩,她在A组,刚才检录处两个人已经打过招呼,这算是她在跳远届最熟悉的人了。

“上午我100米预赛的时候看好多观众都是学生,可能有好多是赠票吧,亚洲的田径氛围不是太好。”陈焕之说着随着主持人的介绍微笑着向看台招了招手,观众们反响倒很热烈——作为亚洲少见的田径明星,她的人气一直很高,在东亚这边粉丝尤多。不过这看台是惨了点,就看到热门项目决赛的时候能不能好点了。她想起自己参加的第一届世锦赛,又说,“不过大阪是个例外,可能那里常年有超级大奖赛,大家更习惯看田径比赛。”

蒙特莱恩点点头,这是她第一次参加世锦赛,这个氛围让她稍微有点失望,而且看的人少了,她却觉得自己的心跳得更快了。

二十多分钟后,陈焕之站在了跑道上,在裁判示意开始后她几乎连一秒钟也没准备,抬腿就跑、启动完就开始加速。但这次她的加速过程明显要平缓些。

这一次陈焕之从沙坑里站起来时几乎是毫不迟疑地就往休息区走,对自己的成绩一点也不紧张,大屏幕上正好放出她踩板起跳瞬间的镜头,上面标出的起跳损失距离是厘米,而最终成绩是6米61。

这个厘米不是她运气好、6米61也不是她运气不好,当陈焕之不使用技能的时候她的水平就是这样,起跳损失5厘米以内、几乎从不犯规、成绩6米6上下,极为稳定,稳定得从不让人失望、也没有一点点惊喜。

当然,随着她的身体属性提高和助跑、起跳技术的成熟,这个成绩肯定会提高,但这将会是一个缓慢平滑的过程了。

“陈姐是真稳啊。”戴波坐在看台上连连感叹,“她放慢速度的时候那个稳定度简直了。”

“她估计连七成功力都没发挥出来,当然稳了。”金一鸣在一边说,“你放到这么慢你也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