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随和(2/3)

“《淮南子》:‘随侯之珠,卞和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贫’,这说的就是和氏璧和随候珠。”秦爽笑着接过随候珠,接着说道:“《搜神记》的描述:‘径盈寸,纯白而夜光,可以烛室’。”

也直到这时,杨浩才知道随候珠的价值。

看来秦爽那句:‘整个皇宫最贵重的两样东西被咱俩拿走了’,还真是没有半点水分。

秦爽抛了抛随候珠,笑着对杨浩说道:“有人考证,随侯珠随秦始皇殉葬,在墓室‘以代膏烛’。没有想到,我能遇到这玩意。其他东西再多,也比不上这颗随候珠。”

杨浩点了点头。

来了一趟成吉思汗陵,居然得到了这两件玩物,杨浩心里一阵感叹。

见过这两样东西,恐怕这辈子再也没有什么古玩让他惊讶了。

“相传这随候珠是珍珠;也有人说它是天然产生的火山玻璃;也有人说它是金刚石;还有人说它是萤石。不过我今天一看,什么都不像。”秦爽笑着说道。

“你给我讲讲随候珠的事情。”杨浩对这能够与和氏璧同等价值的随候珠起了兴趣,自然要打破沙锅问到底。

“民间还有两种关于随候珠的说法,第一是随侯乘船时,突然遇到了风浪,然后一大蛇于水中衔大珠献上;还有一说,是随候在深夜梦见一大蛇衔来明珠报恩,然后醒来就看见一颗明珠将室内照得如同白昼一样。”秦爽说道。“这些我都是在《淮南子》和《搜神记》里面看到的!”

“老《辞海》中‘随和’条目有这么一条注释:‘随侯之珠,卞和之璧,皆至宝也,故随和并称。’”

“李白也有诗这么写过:‘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辉。宁知丧乱后,更有一珠归。’”

“张衡《西京赋》更写着:‘流悬黎之夜光,缀随珠以为烛’。这些都是关于随候珠的描述……”

杨浩哑然。

说句实话,很多文物的损坏都是因为盗墓贼。

因为盗墓贼缺乏相关的知识,只重视金银珠宝之类的玩意。像是一些瓷器、字画、绸缎,他们嫌麻烦,不当场损坏就已经是万幸了,更别提保护起来了。

在陕西地区,很多人拿起锄头他们就是农民,放下锄头就变成了盗墓贼。

在盗墓的同时不注意保护,很多文物都损坏在这些人的手中。

就是因为缺乏相应的知识。

但是秦爽不但能够一眼认出和氏璧上的虫鸟篆,还能够对于随候珠的典故信手拈来,再根据她对于任何事情的掌握、对于其他人的心理分析,都证明秦爽不是简单的盗墓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