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前尘事了(2/2)

“哒哒哒哒。”

一辆低调的马车从东皇寺侧门驶出,沿着小路汇入官道。

车辕上两个下人小声嘀咕:“福晋过生辰都要来寺院,真虔诚。”

“听说福晋在佛前跪了小半个时辰呢。”

齐布琛坐在马车内,听着车外渐渐热闹的人间烟火,心内一片平静无波。她的东皇寺之行,用四个字足以概括,无事发生。

这本应是意义重大的一刻,却与过往三年的平常日子没有任何不同,或许,这也是老天在启示她,好好过日子吧,别想些有的没的了,平平淡淡才是真。

马车进了城门后,那份烟火气息更重了,齐布琛掀开帘子沿路看着,脸上笑容渐渐扩大。

宝环在旁凑趣:“福晋看见什么好东西了,这么高兴。”

“嗯,高兴,我很高兴。”

再次回到屋内,坐在梳妆台前,齐布琛深吸一口气,将两个盒子依次打开。

去岁的盒子里,放的是一根青玉簪子,簪头的雕刻意外的熟悉,是长成灯笼形状的百合花,简简单单的两三朵,却显得分外可爱。

齐布琛拿在手中轻轻摩擦,心中满是复杂,她没想到,当初不过是随意指来打开话题的选择,胤禛却这般放在了心上。

而今岁的礼物,却是一个步摇,步摇上镶着她喜欢的粉珍珠,流苏是她最喜欢的细细长长的样子,底下坠着的却不是珍珠,而是一朵朵用玉雕刻的灯笼形状的空心花朵,看着甚是可怜可爱。

这两样礼物,一看就是有心设计,不可谓不用心。

齐布琛心里觉得酸酸的,便是前世,除了父母外,也没人这么用心的送过她礼物,在她生日时,大多都是跟朋友们出去搓一顿就算完。

就这样将两个礼物握在手里摩挲半响,齐布琛没把它们再放回盒子里,而是收进了日常用的妆奁里。

夏衫做出来了,下人们的也都发下去了,胤禛却还没回来,齐布琛现在是既想他早些回来又想他迟些回来,纠结的很。

“福晋。”谢寒山喜气洋洋的从外头进来,“好消息。”

齐布琛不自觉的坐直了些:“爷回来了?”

谢寒山顿时有些尴尬,颇有些无措:“不…不是。”

齐布琛问完就有些后悔,在心里唾弃自己,面上还要若无其事的问:“怎么了?”

谢寒山重新换上一副笑脸:“礼部的大人刚从瓜尔佳府上请期出来!”

“哦,太子殿下大婚的时间定了?”齐布琛提起一点兴致。

“定了。”谢寒山点点头,“八月初八。”

齐布琛点头:“让哈嬷嬷按例备贺礼送过去吧。”

太子婚期定下来没几日,康熙回京了,但回京的队伍里却没有胤禛,只有一个跟去的小太监带回来一封信。

信上说,毛城那里上奏想要新建月堤,康熙准许的时候胤禛正好在,他想着之前自己都是做一些文书工作,但治水这事还是要实地践行才是,因此便跟康熙请了旨,留在毛城学习顺便督建,不过康熙允准的时间不长,也就一个来月。

齐布琛得知他短时间内回不来,不知为何心里竟松了口气,当然面上没表现出,而是忙碌着收拾了几箱行李派人给胤禛送了过去。

她也第一次写了家信,不过寥寥百来字。

信中大概写的就是我已收到来信,你在外办差辛苦,要注意饮食,不要忙乱的忘了作息规律,回来我是要量尺寸的,否则……

小小的威胁了一番,最后又说了一些类似太子婚期已定的消息,便结束了。

就这百来字的信,胤禛收到后却仔仔细细的看了三遍,心底不可抑制的泛出喜意,他莫名的感觉,福晋待他的态度好像有些不同了。

不过在高兴过后,他又泛起心虚了,因为他出差后,开始几日还好,还按时按量用膳,但随后因为赶路和在皇阿玛身边侍候的原因,作息规律早就乱了。

“苏培盛。”胤禛叫道,“你觉得…爷比起刚出京时如何?”

苏培盛一脸莫名,不知道这话该怎么回答:“啊?”

“看起来有没有…瘦。”胤禛有些烦躁的具体到点。

苏培盛不由自主的看了一眼据说是福晋亲手写的家信,低着头小心翼翼得道:“爷看着是比刚出京时清减了些。”

“啧。”胤禛起身来回转了两圈,到底还是吩咐道,“今日起,你…注意提醒爷用膳。”

苏培盛心中暗笑了一声,老老实实的应了:“嗻。”

作者有话要说:开始

胤禛:吃饭是什么?浪费时间!

媳妇来信后

胤禛:都是苏培盛这狗奴才,我不吃也不知道劝我

苏培盛:……爷,我可能不是人,但您是真的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