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院试(二)(2/4)

九死一生,张大公子从重重包围中活了下来,在张富贵死后,开始对白氏展开报复,以白氏毒害张富贵为由,将白氏和他的儿子赶出张府。

白氏被赶出府后,立刻联系娘家人一纸状书将张大公子告上衙门,状其不仁不义,不悌不孝。

不仁不义,说其陷害继母,捏造事实;不悌不孝,说其不友爱同父弟弟,奉养继母,更将他们在张富贵死后赶出安身立命之地,任其自生自灭。

对于这件事情,王珩在之前也有所耳闻,总的来说就是一件继母不慈,想要弄死继子,继子却不简单,忍辱负重,反过来报复继母的事。

对于张大公子的行为,说实话王珩是佩服的,以他上世标准来说更没有做错什么。

可是在如今的背景下,民众认可的是子不言父过,父母可以不仁慈,子却不可以不孝顺,张大公子所作所为在他人眼里就是不孝。

冀州府对于这件案件,在证明白氏毒害张富贵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判决张大公子必须奉养继母,并对他实行了惩罚。

院试的题目就是问张大公子行为对否?

对于院试来说,这道题非常简单,没有什么疑问,答案一定是不对。但王珩却不想这样写,子孝的前提是母慈,母不慈,子何来孝?

张大公子若是有错,就错在不该将把对白氏的心思放在明面上。将人赶出府,看似简单粗暴,也出了心中一时恶气,却引来后面无限麻烦。

白氏做为一介妇人,注定了终身困于内宅,张大公子既然已经是张家家主,人脉、资源远远胜于白氏,再对付一个没有靠山的人还不手到擒来?

就算白氏手中还有底牌,张大公子只要耐得住,温水煮青蛙,徐徐图之,不更加安全,悄无声息?何苦闹得人尽皆知。

要王珩说,张大公子错就错在没有耐心,一朝得势,便按捺不住向对手出手,也小瞧了白氏,看清了世人对孝道的重视。

王珩手持毛笔,在白纸上几次下笔,几次停顿。最后,他终于下定决心,笔不停顿,唰唰往下写。

院试又如何?王珩想,他只想写自己想写的,这次本来就是为了试场,哪怕不过,两年后再来便是。

不过,王珩也不是头脑发热,敢于挑战世人思想,直言支持张大公子不孝是对的,他从另一方面解释张大公子的行为。

首先他的行为当然是错的。但王珩写的错不是他的不孝,而是急于求成,犯了兵者大忌,所谓谋定而后动,想要做成一件事,就要考虑各方面因素……

撂笔,王珩吹了吹写好的纸张,将它们放在一边晾晒,一时间竟有些低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