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殿试(2/2)

此时留在这里的人,官位都低不到哪去。他们或是关心新晋官场的新秀,物色着有没有值得拉拢的对象,或是有参加科举的后辈,还有关心这批贡士能力的人等等,心思各异。

考核,其实在王珩等人迈入大殿起就已经开始,他们的每一分表现都印入其他人的眼里。

也许这些人决定不了他们的名次,也没有直接参与科举选拔,但他们或者他们背后的人却能决定他们以后的路是平坦大道,还是崎岖小路。

科举只是做官的敲门砖,谁都乐意扶持提拔值得栽培的人,而值得栽培,自然需要本身足够优秀。

对于在大殿里东张西望,焦急骚耳,坐立不安的人,观察者自然不会有什么好的印象,甚至会在心里有“不甚大用”的想法。

其中一人对褚凌云道:“褚大人好福气,儿子和女婿都如此优秀,你后继有人了。”

其他人听到,也纷纷附和,最近褚凌云正受景文帝青睐,他们也不介意锦上添花。

褚凌云微笑而谦虚地接收下夸奖,这些天他收到的恭贺实在有些多,早已习惯。

尤其是之前那些说褚凌云将女儿嫁给一个穷酸小子的人,现在已反过来赞他慧眼识英雄。

其实考前的这种隐形考核,早已形成了传统,许多家里有做官的人都会对后辈或多或少提点两句,但对王珩和褚云煊,褚凌云一句也没有提。

褚凌云认为,如果连这点小试探都过不去,也别谈什么以后,趁早找个地方,老老实实呆着得了。

还好王珩、褚云煊两人表现可圈可点,褚凌云脸上笑意更加真实几分。

当然也有看不惯褚凌云的,酸溜溜地说那王珩再好,也不过一寒门进士罢了,和她女儿前两桩婚事比起来,简直一个天,一个地。

对此等言语,褚凌云连搭理都懒得搭理,直当他在放屁。

巳时转眼便到,只听一声罗响,景文帝在众人盼望下登上龙椅,宣读了本次殿试的试题。

王珩听到题目,心下松了口气,果然没出他所意料,景文帝出的试题确实是对西北的处理。

当听到西北军战胜消息的第二天,王珩就拜访了褚凌云,问了他许多关于西北的事。

殿试策论一般都与时事政治相关,而今年最大的事莫过于西北战事,相信对此很多人都已经猜到。

只是猜到归猜到,如何作答确是个问题,只因这道题本身就是一道开放性试题。

景文帝问的是西北大胜,活捉铁什大王子后,朝廷接下来该对西北如何安排。

对此,别说是王珩这群刚刚要迈入官场的新丁,就是朝廷重臣也是分为两派,主战或主和。

一方面认为该让顾景深乘胜追击,以铁什大王子祭旗,彻底解决北蛮隐患,将他们打痛、打怕,再不敢犯我天朝。

一方面却说这些年朝廷为西北战事出粮、出钱,国库入不敷出,若再行战事,恐民不聊生,不妨让铁什赔款、纳贡,修养生息。

至于铁什大王子是生是死,就要看北蛮最强部落的表现,相信他们为了他们大王子的性命会很乐意为此交纳一笔费用。

主战派骂主和派放虎归山,置国家安危而不顾。主和派骂主战派不管百姓死活,陷国家于大乱。

两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丝毫不让,甚至在朝廷上大打出手,令景文帝头疼不已。

而今天的试题,似乎无论怎么作答都会得罪一方。

王珩想了想,还是按照自己的想法答了。他答题的思路并不在对铁什的处理上,而是西北。

景文帝既然是说对西北的安排,那么王珩就避轻就重,完全撇开对本次战役后的处理上,大谈西北发展。

国强,用武;国盛,用文;而国富,则需用商……王珩在文中列出许多西北经济发展的策略,着重点明商业对西北的重要性,还提出可以在商业上制约北蛮等等。

从构思到落笔完成,王珩一蹴而就,浑然忘我,连景文帝的巡查都没注意到。

等他写好抬头一看,插在香炉里的香已经要燃烧殆尽,王珩不敢耽搁,立即将试卷整理好,静待结束。

当——锣声响,贡士停笔。

不论是写完还是没写完的,都放下了笔,向景文帝行礼后,安静有序的离开。

自此,殿试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