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8章 潜心发展(2/2)

周文却是想到,既然山西已经不可能拥有空军,但你阎大帅当年培养出来的部分飞行员和那些地勤维护人员以及生产飞机的技术工人等都还在山西。

而且现在的飞机跟以前的飞机相比其实原理都差不多,都是螺旋桨飞机,发动机原理和机体各部分的结构大同小异,改变最大的其实就是飞机材料、生产工艺、气动布局和发动机功率等。

虽然造飞机已经不现实,但这些以前的技术工人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维修保养现代飞机应该都不在话下。

飞行员什么的如果有当然更好,实在找不到或者别人不愿来,那能招揽到一些技术人员周文也相当满足了。

理想的情况下,东北空军的那些流落民间的人才和山西的技术人员如果招揽顺利的话,周文也许都不用等到表弟招揽的犹太人到来,就可以将吕梁山的鹰嘴崖机场投入使用了。

……

接下来的时间里,周文两耳不闻窗外事,就是带着佣兵团潜心训练和发展。

时间一晃就来到了1935年的6月份。

这段时间里,佣兵团一团,包括炮兵、骑兵等在内的所有兵种都完成了跳伞训练。

当然,骑兵的跳伞仅仅是人员,战马就不可能了。

也就是说,现在的佣兵团一团已经成为了华夏历史上第一支名副其实的快速反应部队。只要有足够的运输机,现在的周文可以在一天之内将他的一团近两千人精锐部署到华夏大地的任何区域。

由于二团驻扎地在南京,自然就没有条件进行跳伞训练,但是在一分队作为先驱者的摸索和实验下,二团和江防大队经过短时间的训练,也具备了一定的两栖作战能力。

按照周文的计划,将来抗战爆发后,一团以山西为战场,二团就以武山和武夷山区为战场,以各自擅长的方式进行游击战。而一分队就会根据两边的战场情况进行支援和配合。

当然,这种构思的先决条件就是周文必须拥有一支数量不一定很多,但是却是拥有强悍战斗力的空军部队。起码能够保证将一分队投放到任何想去的战场。

虽然二团看似远离大本营,后勤给养好像难以得到保障。但如果周文之前就在武夷山中建立几个甚至十几个秘营,加上利用运输机空运,想必要保证二团近两千人的补给也不会非常困难。

这段时间里,一分队同样完成了两栖作战训练,每个兄弟都学会了操舟弄船,潜水更是不在话下。

以后如果再有什么炸沉敌舰的任务,周文就不再是孤身一人,可以调用的帮手就多了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