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第一百四十一章 脱胎换骨武兴发奋,从一而终孟永称愿(1/2)

乐陵表姐得偿所愿固然是很好,干脆利落地撵走了唐六奶奶也固然是痛快,但对于兴哥儿来说···这一切实则意味着,清闲了下来的长姐,很快地,便将全部的心神精力都放在自己的身上了······

几日前,许是在与几个妹妹相处的过程中养成的习惯,武善在给徐文如的信中尽自己所能,事无巨细交代了许多,甚至还画蛇添足,加上了一句切勿透露给丽嫔······

可徐文如及其背后的季皇后等一众精明人,哪一个拎出来不比武善要强,与武善的三个小妹妹就更是云泥之别、天上地下了。

所以这样的一封信送出去,便再没有必要紧盯着不放,恰如是东风入赤壁——武善大可以坐壁上观,坐享事成之日了。

所以···兴哥儿算是避无可避了。

且她能把心思耗费寄托在兴哥儿身上,对张裕州来说实乃恰恰正好——总好过搅和到更复杂的事情里头,劳心费力。

这下子,唯一有可能能影响到长姐的决定的世子姐夫也表明了立场···武兴也只得是认了。

当然了,这也不过都是玩笑话罢了,若是从前的武兴,兴许这会儿愁得头发都要掉光了,更有甚者,还可能想出一些愚蠢的招数来阻止管教。

但今非昔比,武善不也早已认识到,如今的武兴堪为武家的栋梁,将来必能支应门庭,这是当面、私下,武善都认可了的。

——武兴如今的脱胎换骨,虽说追起根由来是多亏了武善当初“提领”胁迫的一大契机···但有一说一,武善对这个弟弟可真算不上多么上心,而李夫人是那样的性子,又摊上了那姓周的奶娘,所以武兴也能算得上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不靠自己,他必无出头之日。

小男孩儿懂事得晚,必要经事,一旦懂事了,便会飞速地成长起来了。

而兴哥儿这么些年,倒是附带着还养成了个凡事亲力亲为的习惯,行动竟是不必下人服侍!平素里一个人住在那小宅院中,每日里自己倒腾些简单饭食,选笔、裁纸、磨墨,倒是不以读书为苦事,反而很能自得其乐。

如今已几倍于世价的宅子,左右放着也是放着,武兴一个人住着实属是浪费···

正好,徐夫人极紧张武善的这一胎,她若是待在国公府里吧,总少不了被一双眼睛紧盯着她的婆母管头管脚的不痛快,索性借着管教弟弟的名头,半日半日地待在小院儿里——常是天将擦黑了,才会被张裕州接回家去,那时节,徐夫人早已经歇下了,武善这才得了自在。

但对她耍的这个小聪明知情的张裕州却并没有什么不满的,一自然是因为她在这里绊住了总好过折腾别的,二来,兴哥儿这样,他这做姐夫的也欣慰。

可以说,他也是这么过来的——也曾寒庐苦读,也曾背水一战,且他那时比起兴哥儿来,尚苦百倍。

倒不是说也同那些酸儒一样,觉得非得苦读方能成才,便明明有银却不舍花,故意没事找事自己折腾自己,而是······

他也好、武兴也好,到底是与别的“正统”的世家公子哥儿不同,比别人更迫切,自然就要比别人更豁得出去,更付出地多些。

不仅张裕州支持他,一个早被武善抛到脑后的人——小喜的夫婿杨泽,竟也如及时雨一般,连同一些土仪,送来不少抄录的文章,杨泽安贫疏朗的名声在外,这些年来也算是结交了不少风流文士读书人,送来的这些皆是无价之宝,求都求不来的好东西。

武善这才把他给想起来,如今杨泽在颍州,眼看胜凝夫妻两个也将赴任颍州,不是正好彼此关照吗?倒是她之前疏忽了······

给两头送了信去,后知后觉的武善大感懊恼,深觉这件事情也大可以怪到自己有了身孕以后脑子大大的不够使的上头···自己跟自己在那儿生气。

但有一样儿,她这回倒是不曾疏忽——想起了小喜,便自然而然想起了福儿,武善连忙将杨泽所赠的文章也给李逸晖抄录了一份送去。

福儿这丫头如今倒是得偿所愿了,数日前同李逸晖一起求到了她头上——那还有什么说的?自然是当即就准了。

至于府中盛传的谭泉,则是早早儿就想好了留给墨梅的。

而福儿,当初,武善却是瞩意于他们武府的大管家仁伯的三儿子孟永,也即是武善口中的“孟三哥”。

“要真是常文清那老狗才搞出来的,小的大不了一死,让那老狗使坏不成反惹一身骚,正好也为老爷加加码。”

能说得出这样一番话,能怀有这样一腔肝胆的孟永,自然而然地,早早儿就被武善看在了眼里。

只是,这孟三儿的眼光却是高得很,说起来那一府里尽是娇滴滴俏生生的丫鬟,哪个也不差,他竟是没一个看得上眼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