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荣耀与责任!(4/5)

随着翰林院的发展,翰林学士不仅参与草拟机密诏制,更是逐渐参与政事,开始分割宰相的权力,甚至后来翰林学士可以晋升为宰相,宋朝时期的发展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从宋初开始,有些状元及第后一般都会进入翰林院供职,而这也就是他们腾飞的开端。

虽然宋朝还没有以后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惯例,但状元郎一般都会留在京城,少有一开始便派去地方的惯例。

因而苏轼颇为不满,而且颇为自责,他认为是因为自己力争让陈宓当状元的原因,所以让王安石记恨上陈宓,才有今日这一幕。

苏轼历来仗义执言,他认为不公正,便要去抗辩。

“官家,为何要让状元郎去江陵府那偏僻之处担任浊职?”

苏轼瞪着赵顼道。

赵顼心下有些虚,因为这的确不太符合惯例,但他不能认输,便正色道:“苏学士,你这说的什么话,江陵府也是繁华之地,怎么就成了偏僻所在?

而且这签书判官也不是什么浊职,苏学士不也担任过么,这签书判官是个培养人的好职务,正是因为朕对陈状元有期待,所以才让他去好好地锻炼,所谓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行伍,不就是这么个道理么?”

这话好似有道理,但苏轼并不认可,也是正色道:“状元进翰林供职才是正事,臣当年是因为考得差,不是状元,才要去地方任职。

哪有状元不进翰林,反而去地方的,而且,以状元的身份,即便是要锻炼,也可以在开封府锻炼啊。

只需要锻炼个一年半载,还是得回到朝廷中枢来才是道理,哪有远远打发去拿南方蛮荒之地的,若是不知道的人知道了,还以为陈状元是被流放的呢!”

听到苏轼说到这,赵顼也忽而有些醒悟过来,苏轼说的也有道理啊,若是陈宓这人无足轻重,这么处置倒也罢了,但陈宓毕竟是张载的弟子,自己这般做,恐怕张载那边也会有想法的,而且陈宓这个年轻人,赵顼也颇为看好的。

而且,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赵顼对于陈宓有一种特殊的欣赏,倒不是因为陈宓给他带来很多的收入。

当然啦,这个也是重要的原因。

但更重要的是,陈宓其实和他也就差几岁而已,相当于是同龄人了。

于赵顼来说,他的身边有很多的持重的大臣,反而年轻人不多。

所以这一次的科举,他才如此看重,因为他要培养大批的年轻人上来,最终才是他以后大展宏图的根基。

陈宓与其他的年轻人不同,他不是只有考试的才华,他的才能是已经证实过了,不仅以后要大用,现在也是要大用的,若是有碍他的名声,他过去江陵府那边,却是不太好办事啊。

却是该消除这个负面影响才是。

于是赵顼便不再隐瞒了,赶紧将荆湖开发计划合盘托出,向苏轼陈述了他的想法,以及派陈宓过去的原因,然后诚恳的请教道:“苏学士,您觉得朕该如何消除这个影响才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