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 松子落棋盘(1/3)

这次为防后路被袭,便只由红莲圣母引路前行,骆霜儿与六丁神女留在原地看守马车,实际深入群山的便只有江闻、袁紫衣、严咏春三人。

红莲圣母一行所发现的剑炉炭窑,乃是位于湛卢山北的葡萄岩下,那里古树蔽日,涧泉清冽,多年以来少有人迹。

一路上的盘山小道满是兽痕,耳边群鸟啼鸣显得甚是仓促不安,就像是江闻这群外来者们,不识时务地冒昧侵扰着这片陌生土地。

严咏春走在江闻的身后,隐约觉察到有人在叹气,不禁开口问道。

“江掌门,你是否发现了什么不妥,为何老是在摇头叹息?”

“啊?我叹气了吗?”

江闻看着越来越陡峭的岩路,又瞥了一眼不远处的几座古炉,开口解释道。

“摇头是因为走到这儿我就明白了,此处绝非欧冶子当初铸剑的处所——大概是有后人穿凿附会地想要效仿,无意中布下的一处疑阵罢了。”

根据《越绝书》记载,欧冶子铸剑时「雨师扫洒,雷公击橐;蛟龙捧鑪,天帝装炭;太一下观,天精下之」,但真实的铸剑过程,不像如文人艺术加工的那么浪漫。

冶铁炼剑是一门大学问,即便不像现代工业有那么多的大型设备,也绝不可能是欧冶子师徒几人在深山砍两棵矮树,捡几块矿石,就能手措出工作台然后炼成宝剑的。

冶铁是个系统工程,欧冶子所代表必然是一个铸剑团队,本身分工应当十分明确,有的派去筛选铁砂,有的派去烧制木炭,然后炼铁、鼓风、锻打、淬火处处都需要人手,深山里带几十个人都不一定够。

而当初的欧冶子,又是被越王允常聘到松溪湛卢山炼剑,越王肯定会派兵护卫并做好后勤供应,因此欧冶子一行不只是几十人,甚至应该是几百人以上,才能完成铸剑工程。

像江闻如今所在的湛云主峰全是坚硬的岩石,土层很薄,古人不可能傻到选择在湛云主峰上炼剑,因而这些号称“原始”的古迹,均应为后世误解与伪托所致。

“江掌门所言不差,此处直至现在都人迹罕至,千载之前更是艰难跋涉,铸剑之人不至于来这里自讨苦吃。”

严咏春点了点头,觉得江闻所说很有道理,就没有再多做询问。

几人不知不觉地,就已经来到了葡萄岩下,准备看看这座不知何时建起的剑炉是何模样。

只见深山密林之中,陡然出现一处旷地,一块残长两尺有余的灰白色花岗岩,正屹立在山石峭壁之间,底部较平有人工打制刻划的痕迹,另一侧面打磨得十分光滑,上部还有高温火锻后留下的红褐色斑痕。

然而这只是炉底基座,本身的炉膛已经裂成许多碎块,两侧土中亦半埋半露着残存陶范,若不是碎腔内凝结较多的铁渣炭屑,也很难分辨出这原本是一处铁炉。

“你们看,这质地松散的红色泥质陶范,应为铸铁用的一次性外范,待铁块凝固后敲碎外范,取出粗坯再行打制。看模样不过是锤、镬、刀、镰之类工具的粗坯,和刀剑关系不大。”

可当几人看向那处炼炭窑室,神色却都变了模样。

只见被烟火熏得黎黑的窑室之外,还散落着几块残破的窗棂门板,显然是被人从寺庙中拆卸下来,尚没来及当柴火给烧完;而窑室之内的泥土壁上,却遍刻着一道道用指甲抠划而出的深痕,似乎有人在绝望崩溃之中,仍企图用手指挖出一条生路。

“杀人灭口本不必这么麻烦,这些人真是丧心病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