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千七十七章 立场难明(2/4)

不过现在看檄文上褚遂良的“指控”,当初的细节就浮出水面了,大抵便是长孙无忌指使褚遂良谋害李二陛下。

从事后李二陛下并未将褚遂良千刀万剐,可知必定是褚遂良主动向李二陛下投诚揭发长孙无忌的阴谋,李二陛下遂将计就计,以假死迷惑长孙无忌,使其悍然起兵,试图达成李二陛下自己“一箭双雕”之目的。

且褚遂良也一定是被长孙无忌威逼利诱不得已而为之,故此李二陛下才会那般宽容。

但现在,或是褚遂良甘心站在晋王那边,或是当初之事露出马脚被人抓住把柄……

当然,事情的真相并不重要,褚遂良编撰的这样一番说词将会有很多人相信,从而对太子的声威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但若仅仅是声威之影响并不足以影响大局,最重要是这样的言论会否左右那些手握重兵的统兵大将。

要知道贞观勋臣对李二陛下之忠诚可谓坚若磐石,若李二陛下当真被太子毒害,这些人绝对不肯臣服于太子,而李二陛下素来宠爱且数次表态欲易储之晋王,将会成为武将们效忠的对象。

那才是灭顶之灾……

所以房俊当即谏言:“晋王之檄文可谓颠倒黑白、指鹿为马,贻笑大方、无耻之尤,但人心难测不可不防,殿下当马上敕命英国公给关中各地十六卫驻军下令,命各部坚守营地,不得擅动,谨防叛军趁机扰乱关中、祸乱地方。”

这个时候,务必保证军方的中立,将李勣扯出来做一杆大旗的效果会非常好,有李勣出面,军方各部会相信晋王檄文当中所言不尽不实、胡说八道,也会相信所谓的遗诏根本就是杜撰。

另外,也可以趁机迫使李勣站队,即便不站在太子这边,也要尽可能的保持中立。

否则若是连李勣都被晋王拉拢过去,那也别夺嫡了,赶紧收拢东宫部队突围出城,连夜向河西逃窜,若是跑的快一些,或许能有一线生机……

李承乾有些犹豫:“英国公……若是拒绝又该当如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