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章 决议(2/5)

说是发往门下省审核,其实只是在政事堂的案桌上转了一圈儿而已,政事堂就在门下省……

门下省的大佬、侍中魏徵就坐在这儿呢,拿起毛笔在奏折上批了“核准”二字,命书佐将之送到值房正堂,制定圣旨,并且加盖皇帝玺印。

若是不同意,则在奏折上批示“封驳”二字,而不是“核准”……

半盏茶时间,整个程序走完。

这就是政事堂的效率和程序,三省之间既有明确分工,又互相制衡。

中书省负责制定诏令诏书,是中枢决策机关;门下省负责审议中书省制订的诏令诏书,是中枢审核机关;尚书省则负责贯彻由门下省审核通过的诏令诏书,是中枢执行机关。

《魏晋政柄·所归条注》记载:“唐初,始合三省,中书主出命,门下主封驳,尚书主奉行。”

《文献通考·卷五十》也记载:“中书取旨,门下覆奏,尚书施行。”

这就是大唐贞观年间最完整的行政结构。

房俊的这份奏折,除去前面惊世骇俗的完全颠倒现有社会架构的“帝国经济体系”被搁置,等待讨论合议之外,关于请立华亭镇市舶司的意向得到落实。

天下海贸,名义上已经尽归房俊总揽……

皇帝站起身,甩了甩袍袖,一言不发的离去。

随之而去的,便是长孙无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