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一边(2/2)

“我靠……”王海低头骂了一句,“要是那时候她就已经怀疑起了吕闻康,那她藏的可还真是够深的。非要这么说,因为犯罪涉及其他省市,唐桦……杨乐华那个案子确实有跨区的成分,需要报备给别家领导也很正常。吕闻康以前是打哪儿来的来着?”

王队一向不熟悉这些事,只负责使唤人和破案子。梁安也知道这一点。

不过现在这样讲下去纯属八卦——王海已经离开了市局,确认吕闻康究竟干过哪些事这是梁安自己需要操心的问题。而在讲完这套犯罪手法后,梁安还预留了一点很不好意思的小心机有待揭露。

“说回正题。哪怕是伪造的搏斗中,以宋荆的武力也很可能在吕闻康身上留下痕迹。不提这个,太阳底下待上这么一段时间,流汗也不可能让吕闻康保持这样的状态。这只能说明一件事:吕闻康在楼顶换上了伪装成他的人带来的衣服。既然这样,他原来的衣服去了哪?枪支或许可以放在密道,因为擦掉了指纹,但衣服——哪怕后来者带来的和吕闻康原本穿着的不是一件,这东西必然沾染了汗液,短时间内也不能保证去除了所有沾染的头发。一旦被发现就意味着吕闻康立刻会暴露,这不是江卓的风格。”

王海眯起了眼,“总不会被替换掉他的人穿了回去,或者在烧烤架上烧了吧?没这个必要。慢着,你之前这么关注恬乐公园的那个活动,还说了什么风向……”

毕竟是多次一起办案的老上司,梁安也能料到王海能想到这个结论,点了点头。

“气球。”

恬乐公园的气球放飞活动换到现在铁定批不下来,一是因为污染环境的可能,二是因为儿童活动的安全性。虽然这么讲显得当时的活动审核太过宽松,但其实那时候的活动也有应对两种情况的准备工作:放飞的气球不是氢气球,而是由氦气与氮气按比例混合,能在空中长时间停留,而非很快就会落地的重摩尔质量气体,更没有爆炸风险。

正因如此,地下的监控看不到的是:当时桑景大厦的天空中经常有几撮气球飞过。

藏着证物的气球离开了桑景大厦,混在零星的气球中不容易让人起疑。而这个手法也留下了蛛丝马迹——监控录像拍到,地面上有几颗滚动的气球。显然,被设计起飞的气球若非爆裂不可能这样容易掉在地上,这正是一部分没能飞远的残次品留下的痕迹。

“气球哪里都有,找个小卖部几块钱能买一大把,而这一大把揣在裤兜里谁也看不到。但那种储存并释放比例气体的机器可不常见。正因如此,要把气球吹起来,带着一些需要被立刻销毁的证据离开,里面的气体只可能是空气。有空气的气球还携带着重物,不可能飞远,大概率落在了某个周边的楼顶。但那里就比桑景大厦好回收多了。”

王海提出了质疑,“不过再怎么说也有风,这玩意应该不太好定位吧?”

“我们的策划者是利用手边物体的行家……”梁安比了手势,“露台上重要的道具还有一把枪——狙击枪。如果气球因为风向产生了偏离,一把枪加上消音器和子弹足以让它落到想要的地方。而后这把枪会被清除指纹塞入密道。灌木丛不能从外往里过人却可以递送物品。换了衣服的吕闻康有调查的借口,自然可以在监控拍摄下畅行无阻,也能够很方便的打开密道,把这些能够清除指向性证据的大型证物藏起来。”

王海搓了搓牙花子,很勉强但还是接受了这个结论,“打狙也不是谁都能学的……不过算了,江卓能找出来什么能人来给他办事我都不觉得稀奇。你是不知道,我前阵子听说枫越集团有个意味不明的出国团建活动,过去打听打听情况差点被逮了。你能想象一个戴着眼镜的秃头外国佬忽然操着一口蹩脚的中文找你问路是什么情况?要不是看到他口袋里有枪,我都要信他真是个纯路人了。”

梁安奇道,“您如果告诉我,我大可以立刻带人过去用非法持枪的理由来逮他。”

“不行的,不会有证据。”王海摆了摆手,“我也有自己的眼线,回去就开始查他是个什么人结果没查到记录。你也知道江卓在这座城市里的眼线恐怕比我们只多不少,你出动我大概率玩完。我都怀疑他哪天或许会再往我们局里扎进一根致命的毒刺……”

梁安也没真想这样冒失,这些一个带进去多个的例子不是轻率就能决定的,只不过顺嘴调侃一下这么惊悚的经历王海竟然没有告诉自己,作为师父简直太不地道。

现在,厘清吕闻康共犯离开的方式才是关键。

“既然误区才是关键,我们可以从江卓策划犯罪的角度出发:‘提前’并非方法,手段在于‘延后’。在当时的时间线下,我们本以为犯人在这之前就已经离开,因此忽略了往后时间的详细排查,而事实并非如此——犯人是吕闻康,他一直在露台上停留,而现在需要探讨的共犯应当是在假吕闻康到场以后通过露台外侧进入了二十六或者二十七楼,然后借助调查过程中吕闻康主导产生的某种漏洞,最终溜出了整个桑景大厦。”

“那么,要想骗过查看监控摄像头的警员乃至于可能与他相遇的巡逻辅警和保安,这位不知名的共犯究竟做了怎样的准备?从二十八楼往下跳的选择有四个方向,两两对应着二十七层和二十六层,江卓为他选择的逃亡路线究竟在哪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