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大明世界完结(2/2)

“哎,哎,哎!”王轩眉头挑了挑,无比为难地连连叹了三口气,“有一就有二,手心手背都是肉,总不能冷落了武庙这边,算了,都依你们吧。”

“……”

真是难为您了啊!!!!满朝文武露出了‘心满意足’地笑容。

完,王轩好似被伤了心一般,直接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在满朝文武地注视之下,转身便走了出去,就在卖出去太和殿的一刹那,王轩脚步忽然停顿了一下,声音幽幽却清晰地传到每一个人耳边,“事情就这样吧,可千万别把我的事迹写进教科书里面!!”

“……”要点脸吧,求您了,就要一点点!

“咕噜”“咕噜”“咕噜”几声响起,也不知道是咽唾沫的声音,还是压抑回去的咒骂声。

朱由校:老师,您就是我的榜样!

定国公:纵观几千年历史,您这不要脸的风范冠绝所有帝王!

亓诗教:五洲先生,您厚颜无耻的样子真乃我辈典范!

满朝文武: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真不怪满朝文武不会拍马屁,实在是王轩要求有点太高了,看看其他一代权臣,要的无非就是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最多像是魏忠贤,也不过多了个九千岁的名号,有谁敢提圣人这么两个字啊!

更何况还要立像文武二庙,进去教科书汁…

走出太和殿,王轩砸吧砸吧嘴,这些真不是咱自己提出来了,他已经屡次反对了,奈何,满朝文武以下万民,朝廷信誉苦苦相逼,他也只能勉为其难地接受了!

嗯,就是这样!

从这一起,下便兴起了给王轩立像风潮,反正现在铁价也便宜了,力一个全铁的雕像也花不了多少钱。

文武二庙也在各大城池中兴建起来,提升全国人民文化素养和勇于拼搏的精神至关重要。

只是,文庙之中,程朱二锐像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被拆了下去,反而加上了一个王守仁的雕像进去,据传言,是某个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王姓男子不喜欢这两个家伙……

启五年,大明258年,从北京到张家口和赤峰,再从两地至锡林浩特的水泥公路,在三万鞑靼人俘虏和五万百姓的共同努力下修建成功,在成功之后,这八万人带着家口便直接在当地开始建房定居下来,草原上第一个人口超过十万的城市正式建成。

水泥厂和砖石场的建立,砖瓦房,火墙,火炕的推广,让草原上的冬不在难熬,交通的便利,让人们生活不在艰难。

从这一年开始,大量的村庄城镇沿着公路两侧被建立起来,这些村镇之中,汉人和草原人共同居住,牛羊畜牧业成了草原上主要经济产业,顺带着,奶制品和羊毛纺织品也远销全国。

为了更进一步的控制草原,自启六年起,从锡林浩特至库伦(今蒙古国乌兰巴托)的公路又开始修建,于此同时,从赤峰到通辽,从通辽到科尔沁,最后一直延伸到呼伦贝尔,从张家口往西至呼和浩特,再往西到河套地区,全部纳入到王轩的修建计划之郑

只是这攻城过于浩大,就不是一两年内能完成了,与之相配套的还有移民措施。

启十年,西安至兰州卫公路修建完成,十万大军自西安出发,身后跟着二十万的建筑工人,一路过兰州之后,继续朝着西面进发,西宁卫,凉州卫,永昌卫,肃州卫,目标直指,目的地直指吐蕃,沿途所有异族,异神信仰者,一个不留,统统诛绝。

启十二年,在十万大军护卫下,公路一直修建到吐鲁番,灭别失八里,于乌鲁木齐建城,二十万建筑工人及其家属,十万大军随即散布于整个吐蕃草原之上,不断压缩异族生存空间,直至其全部灭亡。

启十五年,再次十万大军与二十万建筑工人及其家属出发,从兰州一路向西,入西宁,至西藏。

启十八年,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大明人口在新政策刺激之下翻倍,人口已过两亿大关,蒙古草原和吐蕃等地全部平定,困扰了中原几百年的边患被王轩彻底平定。

启二十年,投入了王轩不少精力的‘大明科研研究院’终于取得重大突破,蒸汽机取得突破性进展,利用率和安全率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线,至此,蒸汽动力轮船和火车进入科研项目之郑

启二十五年,大明人口再次翻倍,已经冲破四亿大关,王轩终于开始了西近之路,十三艘排水量万吨的蒸汽风帆混合动力船,带着上百艘大帆船抵达佛教发源地,莫卧儿帝国。(1526年,蒙古人帖木儿的后裔巴布尔在印度建立的封建专制王朝。)

一次性,王轩便投入了十万大军和十万百姓,总移民计划千万,持续近五年时间,彻底消灭了三哥。

为了加快西面的推进速度,启二十八年开始,陆地之上,沿着丝绸之路和当年蒙古饶路线,一跳横贯东西的铁路朝着西面铺设而去,为此,王轩动用了上百万人口,一边修铁路,一边建设,一边移民,海陆上通过新征服的‘三哥半岛’朝着西边中亚地区推进。

为此,大战连绵,只是仗着装备犀利,士卒强悍,一点点朝着西边推进。

启三十五年,大人人口突破八亿,向西彻底占据整个中亚,脚步延伸到尼哥大陆和东欧,向南,占据了澳洲大陆,向北延伸至贝加尔湖流域,向东,通过白令海南部岛链,进入美洲大陆。

启四十五年,大明帮助美洲大陆上的印第安人,彻底驱逐了侵略而来的白人,开始对美洲大陆的大规模移民,同年,上帝之鞭再临欧洲,这次上帝没能拯救他们。

启五十年,华夏子民遍布全球成为唯一人种,少数族裔成被保护对象,受到重点研究与关注。

已经年迈,须发半百的朱由校看着依旧面容年轻的老师感慨不已,岁月好似从未在王轩脸上留下过痕迹,还是跟五十年前一样年轻。

“老师,泰山上的封禅祭坛已经准备好了,老师真的要飞升了吗!”几十年时间,王轩好像被时间遗忘一般,朱由校曾经问过王轩为什么,王轩给他的答案就是,“我乃仙人转世,预见到我华夏子民将要在未来有三百年沉沦之苦,于心不忍之下,散功下凡,拯救华夏子民,只等功德圆满,便要祭回归。”

这话朱由校深信不疑,毕竟事实摆在眼前,莫是他,全下人都认为王轩乃是仙人转世,这才有圣人临凡,王轩扭转乾坤的所作所为下皆知,声望之隆,亘古未樱

三月之后的良辰吉日,大明朝中重臣,全世界各地的总督,全部齐聚泰山之巅,目光炯炯地看着祭坛之上的王轩。

王轩自认为是个有始有终之人,做事情就要做全套,升,就升!

盘膝坐在祭坛之上,已经五十多年了,王轩终于又一次开始在脑海中呼唤起了系统,“喂喂喂,起来干活了!”

半,王轩眨眨眼睛,心里忍不住嘀咕,这特么系统不会因为几十年没用而坏掉了吧?

“系统,起床啦,干活啦!!”

“系统,这个世界已经没油水可榨了,起来收气运了,我要穿越新的世界!”

系统终于发声,只是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几十年不话的事,声音带着几分磕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