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7,生态位(2/4)

虽然塔列朗亲王冷嘲热讽,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他的话似乎也有点道理——尤其是所谓的“分赃政体”更是直指要害。

如果说奥尔良家族在上位之后能够给国家带来什么,那必然就是这个了。

“那么您所说的‘他们’又是指哪些人呢?”片刻之后,他谨慎地问。

“那还用问吗?”塔列朗耸了耸肩,“金融家,知识分子,失意的政客,商人,还有被过去的革命吓破了胆、却又想要来点改良的胆小鬼们,他们要改变,却又不想要剧变,所以他们拥戴奥尔良家族——正因为这个家族既有野心去改变,却又没有胆气和实力去搞剧变,所以最讨他们的喜欢,他们恰如其分地走在中庸路线上并且以此自鸣得意。”

正如塔列朗所评价的那样,奥尔良家族的支持者们,主体既不来自于顶层的名门贵族(正统派保王党),也并不来自于人民,而是来自于中上层精英当中一群既不满波旁王朝,但又倾向不动摇现状的保守主义者——或者说,君主派自由主义者。

他们自知在波旁王朝手里自己绝无出头之日,但是对平民革命的腥风血雨却已经心有余悸,因此他们极度欣赏英国式的立宪君主制(这个年代的英国国王绝不是虚君,而是拥有极大权力,基本等于和贵族群体共治),希望以“温和的立宪君主制政体”,来缓解国内外的矛盾,以此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在原本的历史线当中,他们共同主导了1830年革命,驱逐了波旁国王和王太子,和平地把政权移交给了对王位垂涎已久的奥尔良公爵,而奥尔良公爵则在登上王位之后投桃报李,以和他们共治的方式来统治国家——也正是所谓的七月王朝。

在1830年之后,正统派贵族大多数要么因为反感奥尔良家族而主动退出了政坛和宫廷;要么就被排挤了出去,七月王朝对上议院(也就是贵族院)进行了清洗,一切不愿意宣誓效忠新国王的贵族都被迫退出了贵族院,同时国王还废除了贵族院的世袭制,以此来安插自己的亲信进入其中。

新的统治集团则统治了法国,直到七月王朝因为1848年革命而垮台为止。

形象一点来说,在1815年之后,波旁王朝颁布了宪法,规定只有年纳税额超过300法郎的人才有选举权,年纳税额超过1000法郎的人才有被选举权,这就意味着只有中产以上阶级才有资格投票选举议员等公职,而1000法郎年纳税额的限制,则意味着政治被极端地限制在一小撮人手中。

【年纳税额不代表年收入,以当时的税率来说,年纳税1000法郎就意味着年入几万法郎以上,全法国总共只有不到十万人超过这个收入,相当于全国总人口的%】

而到了七月王朝时期,根据1831年颁布的选举法,选民资格从年纳税300法郎降低到了200法郎;被选举资格从1000法郎降低到了500法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