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鼓唇(3/4)

与宴之时,他与众推杯换盏、谈笑风生,偶尔感慨一两句汉吴两国共盟以来相互裨益,时而称赞一番吴孙权以及对在座之人的父辈的丰功伟业。

堪称觥筹交错、言笑晏晏。

待众人皆酒至半酣,诸葛融与顾谭便寻了个鉴赏字画的理由,邀副使陈祇去别屋,且连歌舞伎乐皆罢去后,官职最高且最年长的张承便耷目捋胡,老神在在。

让郑璞见了,亦心道了声“来了”。

使者,亦乃说客嘛。

既然是逞口舌之快而来,那便难免会被人刻意刁难。

就如当年张温出使汉廷时,虽大汉盛情以待,但也难逃被秦宓好一阵说教,直至哑口无言。

或是说,两国虽互聘共盟,但若是有机会专美于前的时候,都不会吝啬口舌之争。

况且,如朱绩、全绪与朱异等人在吴国皆属于小辈,言辞激烈些失礼些亦会以年轻气盛、意气之争为由告声罪便带过。

如张承现今阖目养神,便有事后周旋之意。

果不其然,待诸葛融等人离去后,朱异便率先拱手作礼,发问道,“尝闻贵国先帝仁义四海赞誉,贵国天子亦以厚德著称,然而贵使督军河西时,却有戮俘筑京观之举。此乃贵国仁义之名传闻有误乎?抑或贵国今欲效逆魏曹孟德残暴乎?我自作思,弗能解也!还请贵使不吝明我。”

“非传闻有误,亦非我国风气改焉。”

闻言,郑璞不假思索,朗声说道,“盖因除恶即扬善耳。前汉陈汤‘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之言,柯吾贼子本化外之徒,秉性凶残暴戾、类比禽兽,竟敢屠戮黎庶,我禽而戮之,乃还我汉家朗朗乾坤也。且《论语·子路》有云‘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今我国先帝复汉祚,时未至一世,何来仁义之责邪?”【注1】

话落,不等朱异叙话,便反诘之,“再者,如贵国去岁多地有叛乱事起,岂可断言乃贵国天子牧民不仁、吏治腐败所至乎?依我看来,乃小人乐乱也。宜兴兵讨之,悬头槀街蛮夷邸间,不可姑息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